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季度盤點


秋,九月,我開始了這個"悠然見南山"網誌,一轉眼,剛三個月了!

多謝我的新知舊友,給我無限的支持。你們的留言、私人電郵和口頭鼓勵,都給了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短短三個月,竟也塗寫了超過40篇文字。

2010快要隱入歷史,2011正要閃亮登場,親愛的朋友,無論回顧和前瞻,我都希望你們能天天"面帶微笑,思想青春" (借用老友ID智慧之言)。

2011年初,再見南山下!

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節慶疲勞


每年從12月開始,我家便忙開了,一直要到農曆新年過後,才能稍稍靜下來。

其實,12月開始,幾乎每一個家庭都會忙碌起來,因為佳節接二連三也: 冬至、聖誕、新曆年、舊曆年,光是應付這些節慶,已經夠忙的了,但我家還要外加三個生日及一個結婚周年,高興歸高興,但真是會把人忙得暈頭轉向,怎一個倦字了得!

不知什麼原因,一天雖然仍然有24小時,但我老覺得,近年,時間的步伐好像比前快了。而退休後,心態改變,很想放慢脚步,優遊渡日。所以年底那種忙亂,很有點受不了。加上活了這一把年紀,過節搞搞新意思的點子越來越缺乏,慶祝活動缺乏驚喜,便不免興趣缺缺了。

這大概就是老態了!怕煩、怕亂、怕急、怕重複、怕缺乏新意....我老在想,不如把這些節慶和生日的慶祝活動,全部集中舉行,一日搞掂,豈不方便,可是多年都未能實行!原因?未能免俗也!

有時,為了逃避節慶的忙亂和平淡感,在大時大節,我情願選擇去旅行。旅行其實也是忙亂的,但好處是,去的地方是新鮮的,就算舊地重遊,但隔了一段時日,總會有新發現,或有點不同之處。在異地,與老朋友相聚,感覺特別温馨,分別了一段時間,又有了很多新話題、新驚喜...

年輕時,聽別人說避年、避壽,很有點莫明其妙,那麽好玩的日子,為什麼要避,簡直是矯情,現在,終於明白了。所以,真的,做人,別輕易批判別人!

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

人生多憾事,快樂在當下


以前我的一位舊上司,常愛說 "人生多憾事",說時,眼神迷惘,一臉無可奈何。我那時還年輕,人忙心忙,加上性格樂觀,總覺得前路充滿可能性,今日錯過,明日可以重來,所以對人生多憾事一語,並未留神。如今細想,才自覺慧根淺,性魯鈍。原來舊上司一早已看破了人生,只是我幼稚愚魯,才那麼終日興合合。

活了一把年紀,才真的醒覺,這世界原來真的充滿遺憾,沒法Perfect!

良辰美景虛設,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以為終於遇上知心人,却因為種種原因,最後還是在人生路上孤身走我路。以為佳偶天成,從此快樂地在一起生活,誰知波瀾驟起,佳偶最後演變為怨偶。膝下無兒是遺憾,但兒女繞膝吧,結果不知什麼原因,最終關係冷漠,甚至父子成仇。父慈子孝當然有,但不知招惹了誰,就是不讓圓圓滿滿....

看穿了也有看穿的好,愛情、家庭,任你如何肝腸寸斷、椎心泣血、苦苦掙扎力求完美,就是不得!工作、事業上任你如何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戰死沙場,還是達不到心中的完美要求,那麼還可以做什麼?

旣然世事無法圓滿,充滿遺憾,就要學習苦中作樂。不要等什麼天時、地利、人和,假若三者永遠不齊,不動乎?好天時,享受好空氣、好陽光。好地利,就欣賞好山好水好風光。有人和,便全身投入,感受和諧的氣氛。半杯水哲學可行,三分之一的美好,也應好好善用。

快樂在當下!

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相遇南山下


自退休後,早上起來的第一個日程,便是在屋苑範圍,找一塊清淨地,伸展四肢,打打還不太純熟的太極招式。
老實說,一大清早的,我比較喜歡一個人獨處,不用開口說話,只想想當天要做的事,鍛鍊一下身體,便可。
但是,屋苑內另有一組人,也在作晨早運動,不知在什麼情況下,竟然談開了,於是我這一顆孤獨小行星,身不由己的便被引力吸進了銀河系,成為其中一員。

我們這班晨運之友,最年輕的,都超過五十了,年紀最大的,已經80以上,其中一位,那時剛交70歲。香港法例有定,70歲的老人家,每月可領“生果金”。我認識的這幾位老人家,生活環境還算優裕,所以這生果金,便成為了她們 的“飲茶之資”。這位苑友初領生果金,我們便起哄要她“請飲茶”。

那時,我們常戲稱自己為 “悠然之殘花”或 “悠然之草”,其後決定每月一聚,要取個順口的名字,便忽然變身為“悠然之花”了。因為女子都愛花,於是各選一花為名。最初只有八朵花,分別為牡丹、萬壽菊、蝴蝶蘭、紅梅花、紫丁香、油菜花、向日葵和金百合。我還乘機亂翻書,找來詠花詩,為每一朵花抄來一首詩。後來大概看來好玩,於是陸續有人加入,其後增加的有艶紫荊、玉堂春、千日紅和鬱金香等,合共十二人。聚餐的時候,剛好一桌,所以也就暫停招收新人了。

除了每月聚餐外,我們也會結伴學書法,興起的時候,唸唸唐詩,聽聽南音,或作短程旅行....十二人中,除年齡不同外,大家的教育和成長背景都不同,但活到這一把年紀,自然都有點生活智慧。我就從她們的談話中,學到烹飪祕訣、婆媳關係、湊孫經驗....。雖然有些內容,暫時未有用武之地,但這些生活經驗,却是從來無人開班教授的呢!

轉眼間,悠然之花在南山下相遇至今,已見過三十次月圓月缺了。

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飲和食德--回憶和想像


有朋友在拍攝飲食節目,這次介紹的是圍村盤菜,說是那老板做盤菜很有熱誠,味道也好,還把我和幾個朋友一起拉了去分享她的新發現,去了才知道吃的是圍村九砵菜。菜肴共有九款之多,菜單太長,我這飲食門外漢只記得有神仙鴨、炸門鱔、芋頭炆鮮豬肉、雞汁燴冬菇、菠蘿子羌、雞鴨飯...。餐後,舌底香、濃、肥美之餘韻,久久不散,直忘了當日攝氏十度以下的寒意。

近年,(也許不單是近年,只是因為我一向沒有注意)有關飲食的著作和媒體製作的飲食節目,簡直是舖天蓋地,無孔不入。有時,終於能坐下來看看電視節目,把遙控器由免費台按到收費電視,十幾個頻道,都好像在播烹飪節目,語言也許不同,所處理的食材也各異,但相同的是,節目都是為口腹之欲服務。

我乃凡人,也有平凡人的味覺,也有喜歡的、難忘的美食,例如母親大人煮的八寶辣醬、蘿蔔絲鯽魚湯、黃魚羹...雖都是些平常菜式,很多地方都可以嚐到,但因為是個人回憶,回憶會美化現實,自母親大人辭世後,也曾有機會在其他地方,吃到這些家常菜,但,就是對不上味蕾的回憶。

我也喜歡看寫飲食的文章: 隨園食單,紅樓夢內的家宴,林文月的飲膳札記...在這些作者的筆下,飲食變了文學和文化,由於飲食之美的想像一定優於飯桌上的真材實料,所以試過後,也覺得不是那回事。

由於回憶和想像都無法在現實生活中重現,故我對飲食要求回歸基本:只要求食材乾淨、新鮮,保持本色本味,不要加太多味料便可。對飲食的意義也很原始:有足夠營養,能製造能量,維持人體活動需要...餘偕不强求、不追求。

唯一追求的是與親人、友好在飯桌上談談笑笑,或淺斟低酌。對我來說,親情、友情是生命能量的來源,桌上食物只是助燃劑而已。追求美食的美食家看見這女子對飲食的要求,一定會大嘆夏蟲不可以語冰矣!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

雁過留聲


主修歷史的老朋友,最近在寫迷你自傳,她說不打算大量印發,只想印小量,在友儕間交換分享。她對這迷你自傳的看法非常有"歷史感"!她說,迷你自傳雖然只紀錄一些個人在這特定的時空內的一些生活記事,但,雁過留聲,這聲,便是滾滾歷史長河的一部份....

五十多年來, 從我懂得寫字開始,便未曾稍停塗寫:日記、隨筆文章、個人記事、書信交流...從來沒有自省過為何寫過不停。但雁過留聲四字,却使我意識到,在我的潛意識中,大概也想留下一點個人的記憶和足跡,也想在這塵世中留下一點我們這一代曾經生活過的聲、影、痕跡。

有時老朋友相聚,總會忍不住談往事,談經歷... 之所以有這許多傾訴、交流,其實也只想讓別人知道;我們在人生路上做過的一些事和感受過的生活而已。

說真的,我們都是平凡的人,但在這特定的時空中,若能留下點點滴滴的生活經歷和細節,却都是是獨特的。因為我們的生活與上一代不同,與下一代更不可能相同,那麼,這便是我們這一代的獨特性了。

我很愛閱讀和聆聽同齡人的故事和經歷,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只是,我的大都份同齡朋友都是惜字如金,難得開口,使我常生若有所失之感。

我很贊回我那位有歷史感老友的想法,我們的經歷,不單是個人歷史,也是時代的歷史。歷史的長河,是由人的所作所為匯聚而成的,我們雖然渺小,但仍然可以為歷史填充一點脈絡,補充一點細節呢!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臨老學吹打(二)


上鋼琴課前,由於對上課地點很陌生,所以在開課之前,抽空先去探察上課地點!

雖然一早已知那琴行叫X苗,但直至見到門面,才醒覺這是一間專為小童而設的音樂教室,心中不禁升起一陣尷尬:搞錯呀!同D黃毛丫頭齊齊上課?但回心一想,我報的可是大學辦的成人教育,無理由會同D娃娃一齊上堂喎?!

終於到了上課日,清一色的女生,十個學生當中也有三、四人看來像我那種年紀,但人數最多的,是年齡介乎二十歲尾三十歲頭的那個年齡組。我舒了一口氣,總之不是同"靚仔靚妹"一齊上課,便可以了。

琴Miss是個戴假眼睫毛,穿毛毛靴的女子,與我心目中的琴先生形像有點不同。但這我可不怎麼在意,反正她能教懂我彈琴便可以了。

學了三數星期,我已開始有"事非經過不知難"之嘆:想想看,坐在鋼琴前,雙眼望着"豆豉",左右手彈着不同音符,一小節未完,眼睛已經要瞟着下一小節了,心中還要默默的數拍子,不手忙脚亂才怪呢!不!還未輪到雙脚呢!

這一學,使我對懂得彈鋼琴、玩音樂的人,十分敬佩,他們要一心多用,不是人人都得!他日,若有細路賴皮不肯練琴,我想我也不會深責,原來學音樂是真的難呢!

但無可否認的是,當你全神貫注,克服困難,毫無錯誤的完成一首練習曲,心中是會冉冉昇起一陣小小的滿足感的!

這年頭,求的也許就是這越來越難得的心靈滿足感吧!

2010年12月10日 星期五

臨老學吹打(一)


家中有一座沉默了超過十年的舊鋼琴,雖幾經搬遷,只要稍為調較,琴音便恢復清脆悅耳。

看着它十多年來沒有機會發聲,心中很為它委屈。想起它初臨我家,真是萬千寵愛在一身,家中兩雙不安定的小手都熱情的撫摸過它,叮叮咚咚的曾經風光過。但自小主人們長大離家,它便受盡冷落了。它的唯一的用處便是在琴頂展覽照片,放在廳中展示歷史。

我在想:那麼好的鋼琴,放着真可惜,我也有一雙手,也可以學彈琴呀!這樣做,不但可以使鋼琴再次發聲,還可讓家中有點樂音,增加一點熱鬧。但如此這般的却想了很久,還是沒有勇氣開始!因為這不就是中國人最愛取笑的,臨老學吹打嗎?

前陣子,忽見有大學辦的校外課程,開設鋼琴初級班,如果年紀在五十歲以上的,學費還可以打折扣。我心想,這不就是鼓勵長者學音樂嗎?可見吾道不孤。

於是我硬着頭皮,厚着面皮,大無畏的踏進校外課程的報名處,並開始了 "Mary had a little lamb"的訓練。

我後來才知道,我是那課程第一個報名的人!

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身外物



身外物越多越累贅,尤其香港地,寸金尺土,東西多,沒有地方安放,看着都心煩。所以如何處理身外物,常在我腦中盤旋。

我常愛强調物盡其用,如果別人有用,我實在很樂意轉送。但人性是,東西得來太易,未必珍惜,結果仍然是浪費。

至於全部丟棄,却對大自然的資源及環境不公平,心中會產生內疚感。

只是,人身有限,世事多變,如果一旦與世界說再見,自己的身外物却成了別人的負担,那却非我所願!我仍然相信,如果可以,自己的事應該自己負責到底!不過,世事難料,有誰說得準自己一定能做到呢!也許到時不知道是誰,求其僱一輛小貨車,把這些身外物,一股腦兒送去垃圾堆填區,還不是一樣廢棄。

我總覺得,對人、對物,都應該有一份情,有一份責任感。不經思索的拋棄,實在有點對不起曾經一起生活過的;或是擁有過的他人、他物。所以,近年常想着把身外物好好處理。這也許是對別人、對後人最大的幫助。

人會成為過去,物件何尚不是。在我們短短幾+年的生活經驗中,多少東西已經變成過去式。打字機的的、得聲,久已不聞。郵簡已是歷史名詞,女皇頭的郵票回歸不久後,便已成為廢票。電腦成為主要通訊工具後,信紙、信封、賀咭都幾乎無用武之地矣!家中的原稿紙、有孔的電腦打印紙,早已變成草稿紙,或與舊報紙、舊雜誌一樣,捆成一堆,當廢紙賣!細想,怎能不生感慨。

所以當身外物還能用時,好好利用,如果太累贅,則及早好好作出安排、適當的處理之。

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

收集舊物


我喜歡收集東西:
家人的照片,朋友的舊信、小照
讀過的書本、舊習作、寫過的文章
聖誕咭、明信片, 從宣傳品、報紙、雜誌剪下來好看的圖片、漂亮的禮物包裝紙
舊的水、電、煤、電話、信用咭、租單、管理費等日常生活賬單
舊銀行存摺、舊護照、身份証、各種舊証件
穿過的衣物,色彩繽紛的布料、包紮禮物的絲帶、彩繩,漂亮的瓶瓶、罐罐
新、舊錢幣,閃亮的珠子...

我不大明白這收集東西的心理。最明顯的理由當然是想保留已過去的日子和心情的回憶,因為那些舊物是個人歷史的一部份;是某時、某地生活過的記錄和當時生活狀況。

有部份原因大概是來自源遠流長的 “惜物”觀念,總想着丟了可惜,留着將來也許會有用。

有些則是因為心中存有對美麗、美好的追求,所以不忍丟棄看來美麗、漂亮的東西。想着有一天,這些零碎的美麗小物件,還會循環再用,做出更美麗的 “大物件”。

我對人也有這種思想,看見終日閒坐,無所事事的長者,我會覺得心痛。我相信他們每一個都仍有餘力、餘光,若能有機會讓他們發揮,絕對是一件美事。只是如何去促成這件美事,實在沒有頭緒。

我想我是 “人盡其材,物盡其用”的Die Hard 信徒。

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出色與標青


天台上的一棵紫花勒杜鵑,已經種了超過20年,枝幹屈曲,表皮凹凸不平,顏色深沉。它仍然每年開花,只是花色越來越淡,施了肥也好不到那裏去。

今年秋,勒杜鵑繼續開出淡紫的繁花,我們也如常的澆水,忽一日,見其中一條粗枝開的花,顏色特別濃艶,有別於盆中其他花的顏色,我很奇怪,循花尋根,却發覺那枝條仍是由老幹而出,只是特別粗壯,顏色也特別新銳。大概這枝新枝在母樹身上吸收了最大量的養份,所以特別"出色"。

我們有時會看見一個家庭中的幾兄弟姐妹,個個看來都很平庸,但其中有一個却特別"標青",特別出類拔萃。當然,有些孩子的天資特別好,也可能比其他兄弟姐妹努力,但很大原因是,家人為了培養他,把資源都集中起來,用在他的身上,盼着有一天,他成功後,能回饋家庭。

我不知道家中那棵紫花勒杜鵑可以如何回饋?花朵漂亮,更能吸引昆蟲,以便繁衍?還是枝條伸得遠,能吸收大量陽光,製造較多營養回饋母株?這些都得留待植物學家去解答了。

但家中的成功孩子,如果要飲水思源,方法可多了,只要有心,總會想到適切的回饋之道的。

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當我們變老時


我有幾個女朋友,一碰頭就大吐苦水,說的都是家中八、九十歲老媽的難纏處。說完,總不忘加一句: "你呀,第二時老嘅時候,千祈唔好咁做呀!"

我那幾位好朋友,都是心地善良,對人體貼温柔,對父母孝順的能幹女子。她們完全明白,活到這把年紀,還能與母親大人相處,實在是一份難得的母女緣,所以總是盡心盡力,哄老人家開心。但有些做媽媽的,不知是否真的老糊塗了,有些言行也實在使子女哭笑不得。

例如對收入多,事業較成功的子女,特別言聽計從,縱使那子女可能只偶然才上門探老媽一次,但他們的說話,像聖旨一樣,說什麽,聽什麼。反而在身邊廿四小時随傳随到的那位,却是人微言輕,老是看她不順眼。

柿子揀軟的揑,越是孝順的子女,老媽媽越愛把她們支使得團團轉,芝蔴綠豆的小事,都像支使奴隸一樣,非得讓她們風裏來、水裏去,才顯得孝順似的。

又愛翻舊賬,把幾十年前的舊事,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有機會就從頭再數,不是說為子女吃了多少鹹苦,就是數老爸如何對不住她。不理會子女翌日是否得上早班,也渾忘這些事已經說了上千遍,子女都可以倒背如流了,還是非得說完才肯放人。

疑心大,提不得一個錢字,總怕子女會併吞她藏得祕祕密密的床頭金。就算那些錢本就是子女敬奉的,也提不得。

我們這批女子,再過三、五年,都有資格被稱為長者了,當然不敢歧視老人。正因為我們都快將步入老年,所以對更老的媽媽輩,極盡包容,雖如此,有時亦不免有"頂唔順"的時候。

對着同病相憐的的同齡人吐吐苦水,也算是一種互相提醒、警惕吧!記住,當我們變得像她們一樣老時,別重蹈覆轍!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絲蘿與喬木


前與學妹閒談,忽然說到"女强人"三字。這名詞流行於上世紀八+年代。當時的香港社會,仍然是男子天下,忽然冒出了幾個能幹、巴辣的女子,便被名為女强人了。

其實,我們這一世代的女子,仍然受傳统思想的影響,年輕時,還有 "絲蘿非獨生,願托喬木"的迷思。但隨着社會變遷,經濟轉型,絲蘿與喬木角色俱有轉變。

女子最終發覺"何來喬木庇絲蘿",有些甚至驚覺,自己早已進化成為喬木了....

經歷這種蛻變過程,對有些絲蘿和喬木都不好過。絲蘿有怨,以為找到喬木,從此可托終身,誰知却落了空。喬木有恨,恨何以時不我予,落得無力支撑門户。

其實不論絲蘿喬木,都應隨時留意生態環境。世上並無不變的事!天變、地變、人心變!

我們只能凝神斂息,自強信守,慢慢進化,以不變應萬變!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以退為進


這個故事我曾經與很多朋友分享過:

退休後,我幾乎每天都會到一個小小的高爾夫球練習場地做運動。為防揮桿時高球會傷人,有人便把場他三面及頂部用幼繩織成的網圍起來,防高球出界,只有一邊開放,讓玩高球的人出入。

這個保護人類安全的繩網,却常常成了雀鳥和蝴蝶的死亡陷阱。牠們無意間飛入網後,要想出來,總是習慣向前突圍,從沒想過生路其實就在後面,只要牠們轉身向後飛,便可逃出生天。但不知動物是否有一種天性,總認為只有努力向前,才能飛越困境?

我一面做運動,一面看着牠們苦苦掙扎,筋疲力盡,心中很為牠們着急,但又無法與牠們溝通,更無法伸出援手,因為我若接近牠們,牠們會更恐慌,更混亂。

我一方面替牠們乾著急,另一方面也覺得牠們實在無可救藥。

但細心一想,我們人類其實也一樣,為感情,為事業,為種種心中所求,苦苦掙扎,一味向前衝衝衝,却從沒想過,有時,退路原來才是出路。

我不禁會想,不知天外是否也有一雙眼睛,也在看着我們掙扎,一面為我們着急,一面搖頭嘆息,愛莫能助呢?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天下本無事---回覆大象


大象在我的網文"暫時什麼也不做"後留言說:

“我仲係盲頭烏蠅,上飛飛、下游游、左飄飄、右蕩蕩。
仍末追尋到真我,點算呀!姊妹們:快快趣,過幾招。“

親愛的大象, 退休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使自己快樂,如果可以,最好使身邊的人也快樂,便夠了。你上一次留言說:

“退休後,我也有時間表,早上晨運,傍晚游泳,其餘就隨心所欲。沒有了框框,人也輕鬆了。。。
一切隨風、隨緣、隨心;不強求、不奢望、懂珍惜….而矣。”

我覺得你早已找到了心中的快樂,何用別人過幾招!

我是知道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道理的,但知與行其實是兩碼事。我的所謂追尋心中所愛,其實是在庸人自擾而已。

小時候,我們並無時間觀念,時間是一大片的,只有白日與黑夜,但大人會訓練小孩把時間劃分:夠鐘起床,夠鐘返學,夠鐘食飯,夠鐘上床。。。。於是孩子的腦中就銘刻了一個時辰鐘。

長大點,我們又會聽到:一寸光陰一寸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人生七十古來稀。。。久而久之,有所作為四字就長在心中了。

這種人生要“有所作為“的價值觀,在我的人生中生了根,假如什麼也不做,我便會產生焦慮感,覺得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你的老友,性格不夠叛逆,社化的痕跡太深刻,此所以她退休後,還是惶惶不可終日,到處尋尋覓覓。

其實人生真正重要的事只有幾件:生存、愛與被愛、傳宗接代、然後快樂的生活。你那麼洒脫,旣已找到,那便放下、優悠、常安樂。

天下本無事呀,老友!

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暫時什麽也不做


剛退休的老朋友,說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麽。

那麼便暫時什麽也不做,先把日子過好。

由讀書到工作,港式生活是分秒必爭,一刻不容放鬆。旣然衝刺了半個世紀,暫時停下爭分奪秒的生活狀態,過過悠閒的平常日子,也不為過。

到菜市場搜羅好食材,精心配搭,為自己和家人煮些清新可口的飯餐。

脫下戰衣了,到服裝店挑些適合玩樂的日常衣飾。

有高跟的皮鞋配戰衣很好,但去玩樂却未必方便。

上班時,身體上的小病小痛,一於小理,那現在就該把身體調理好。

平日有忽畧老伴的地方,能補救就用點心力修補。

抽點時間去遊山玩水....

用點心思,平常日子也可以很精彩。

別催逼自己,反正退休本來就是要休息的,但嬰兒潮世代仍然着重退而不休,老有所為。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普遍的價值。但請記着,我們雖屬同一世代,但每人需要的心理時間和空間都不同,所以只需好好體味生活,好好聆聽自己的心聲,便可以了,你最終一定會找到心中所愛的。

然後,自自然然,你的自我就會慢慢自動浮現。想想你在平常日子中,有那些活動,你特別喜歡,一頭栽進去,你會渾忘時間,就像你當初戀愛時,總覺得與喜歡的人在一起,時間飛得特別快,未說再見,心中已開始牽掛。你喜愛做的事也會一樣,做的時候,心中有喜悅,又有滿足感,不做時,便會心思思,那便是你心中所愛了!

親愛的朋友,耐心耐性也是退休後的必修科呢。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我們是怎樣走過來的


老朋友來電傾訴,說不知道退休後該如可自處。我說,問問自己,最熱愛什麼,最想追尋什麼,就豁出去,奔出去做嘛,她說,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呀!

我想我是理解的。

我們這一代女子,能享受到由家庭及社會提供的資源都不多。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我們的父母都仍在為口奔馳,能「揾到兩餐」已是萬幸。他們都相信子女是「天生天養」的,子女碰上什麼就是什麼。能無風無浪接受教育,已是萬幸。我在當年,已經是十分幸運的一小撮,父母節衣縮食,讓我接受完整的教育。但說到興趣培育,則連想都沒有想過。一方面固然是缺乏資源,另一方面是父母輩本身識見也有限。

至於中學時代的興趣班,也只是課後的集體活動。所謂因才施教,純屬口號,從未真正落實。那有老師,真有心力:發掘觀察學生的潛能。故此,學校興趣班的興趣, 也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所謂興趣。在學校裡,我們究竟發展了那些心中熱愛的興趣呢?

在學校課程中,音樂、美術、體育,都全是聊備一格的東西,從來不受重視。至於課外活動, 中、英詩朗誦、 辯論,亦只着重比賽,是為了可與別校比高低的另一種競爭。

其實,我們那時的社會觀念和教育都强調群體。做事要「公爾忘私」、做人要有「忘我」精神。「小我」是不重要的,我,那只是集體中的一小部份。換言之,個人嗜好和個人性格的培養和發展,在學校教育中,很少受到重視和提倡。

大學了,忙於功課、忙於課外活動、很多更忙於談戀愛,但就是從來沒有想過,女子們,該如何好好的建立自己。

結婚後,更忙了!忙事業、忙於照顧子女、忙家務,「自我」更不存在。七十年代,正值香港經濟起飛,女子們紛紛投入職場,個人及家庭收入都稍為豐裕了,而香港更開始輸入菲籍家務助理,這時,女子們才可稍舒一口氣。但時間仍然不夠用,只能勉強應付每天的生活,想都沒想過要發掘個人興趣!

衝刺了二、三十年,噢,怎麽已到了退休年齡?然後,便退休了.....

退休後,人靜下來了。原來在忙亂中,孩子拉扯着,不知怎的,竟都已長大成人了,而且已經各自有自己的小世界。老伴呢,已成朋友,很熟悉,但缺乏火花,或是,因為都退休了,生活在一小塊屋簷下,火星不小心,撞着了地球....

然後,女子便想到自身,和以後的日子....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同齡人就在身邊


退休初期,也曾學少年,在網上成立社群, 希望吸引同齡人. 因為自覺屬於嬰兒潮年代。成長經歷和所面對的生活處境,實有異於我們的上一代。嬰兒潮世代,是戰後百廢待興的見証人,也是人間盛世的打造者,可書之處實在不少。

但結果,受我那社群吸引而來的,只有大量廣告。志同道合的同齡人,上我群組溜覽的,却少之又少。但我還是自說自話的堅持了好長一段日子。如今重讀當時自己的留言,發現當年五十好幾的女子,間中都偶有警句,同齡人讀起來,該會有共鳴的!因為這些感受和想法,很多都是經歷連番惨痛遭遇後,結出來的生活“百味果”。

那時心中常常嘀咕,到底同齡人都到那裏去了?

由於缺乏讀者,群組網頁最後自動隱沒於茫茫網海。但我仍然死心不息,還在考慮造一個屬於我和同齡人的部落格。原因是女人五十屬於社群留言,留言內容或有可讀之處,但版面設計方面,則乏善可陳,一點也不吸引,於是便想到自製網頁,還去報讀了大學校外課程的網頁設計。但可惜種種原因,使我學得滿心惆悵,打造自己的網頁又不了了之。

忽爾,天外飛來中學同學Reunion的好消息,只因過去三十多年,大家都忙於建立事業和家庭,疏於聯繫,如今,一切總算就緒。又逢"登陸"高潮,很多老同學開始從職場抽身,生活變得"水風清,晚霞明",又有閒情把斷了線的友情從新連線。

老同學Bear Bear熊是Hi-Tech Queen,Reunion後,為我們打造了一個溝通平台,以免舊同學團聚後,"一聲拜拜,便唔記得晒"。三月份Reunion至今,仍有不少同學在線連繫,就靠了我們那屆的部落格了。

我見獵心喜,也依樣畫葫蘆,搞了一個Blog。但版面非我作品,只取現成設計,仍為一憾事。

開Blog至今,未足兩月,但讀者人數,使我十分鼓舞。讀者中,很多都是我的老同學。這才驚覺,同齡人其實早就在身邊,我為何當年要假外求呢?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生活如歌


還在工作的時候,每當完成一個Project,不論好壞,都會深深舒一口氣,心中產生"完成了"的成就感。一年埋單,數數完成了的Project數目,比點數銀行有幾多個位數字的存款,還有滿足感。

但退休以後,便失去了這生活樂曲中的種種滿足感,歲月如流水,雖然晝夜淙淙,却分不出昨日和今日。水聲沒有段落,沒有高潮,也沒有休止。人的心情無疑是變得平和了,但由於缺乏變化,生活會變得沉滯,年深月久,人也會因缺乏剌激;而變得呆滯,眼神也就不再靈活發亮了。

人是需要有變化有滿足感的,所以年內的各種節慶總能使人興緻勃勃。節日是生活樂章中的Allegro,使日子變得輕快,有姿彩。在大自然的歲月中,也充滿了變化:四季有不同的色彩、日、夜有不同的聲音和氣息。造物者是創意大師,在祂創造的宇宙中,自由地揮灑衪的創意。

而我們,也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宇宙,也該好好的發揮自己的創意,為自己的生活,為家中的氣氛,添上姿彩。使晝夜如歌,使生活節奏變得更活潑,更有生氣。

訂下計劃,學一樣樂器也好,學唱歌也好,使家中有你自己創造的音樂和歌聲。學做陶瓷,動手繪畫,編織毛衣,你很快便可以擁有 "完成了一件作品"的成就感。總之,依據自己的喜好,創造出有變化的生活節奏,使退休生活更有滿足感。

而計劃最好分成長期、中期、和短期。假設你計劃兩年後開一個畫展,那麽最好訂定一、兩個月內要完成一幅作品,每半年有一個小結,那麽兩年內完成自己的畫展計劃,會比較有保証。

永遠得提醒自己,要生活如歌,必須是要由自己去計劃、去打造的。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苦楝與白蘭


搬到現址居住的時候,見家門口有一小塊空土地,獲當時屋邨管理處同意後,便把兩棵自己栽培的心愛樹苗:苦楝和白蘭,移植到這塊土地上。想望着有一天,苦楝樹的紫色小花和白蘭樹幽香的白花,會開滿枝頭。

由於實在喜歡這兩棵樹,為希望能在窗前,時刻看顧它們,於是便把它們種在我的視線範圍內。樹苗初種,只有一米不到的高度,楚楚可人地,亭亭立在我家窗前。我每天看着它們不時在陽光下閃亮,在風中搖頭擺腦,有時則可憐的在雨中瑟縮。

暑往秋來,只不過七、八年光景,苦棟樹長得快,已有兩層樓的高度,疏濶的樹冠,遮去了生長得較慢的白蘭樹的陽光。白蘭樹居然也不肯示弱,拚命增高,努力爭取出頭天。忽一日,見白蘭樹的其中一枝主幹,終於穿破苦楝樹的遮蔽,重見部份天日。正在為它慶幸之際,低頭忽見兩樹的根部,已有部份露出表面,盤根錯節的支根,像兩條正在搏鬥的蛟龍,努力爭奪泥土中的養份。

我這才忽然醒覺,這你爭我奪的情況是我做成的!為了可以日夜看見它們,我把它們規範在我的視線範圍內,忘記了它們需要發展成長的空間。

大地那麼遼濶,我何必要它們相鄰呢!

由樹木聯想到我們的下一代,其理亦有相通之處。紀伯倫在談及子女的時候,亦曾說過: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來之路上的箭靶,他用盡力氣将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子女在那遙遠的地方,我們的心無疑會牽掛。但若強將子女留在身邊、影響了他們獨立發展,也未必是好事。

試着樂觀的企盼:希望遠方沃土處處,幼苗有生長、發展的廣濶天地,他日綠葉成蔭子滿枝,再回來身邊....豈不更好?

願與空巢的老友們共勉。

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他們都在做些什麼?


與退了休的老朋友見面,總不忘互相探問:平日都在做些什麼?總不成一年四季都去旅遊,或是長年在家湊孫操持家務吧!

朋友的退休活動,簡單歸納一下,大概有以下幾大項:

1.運動: 退休人士一般都有點年紀了,開始或被迫注意健康了,於是結伴行山、游水、打太極,做瑜珈、練氣功,有財力的,日日到不同地方打高爾夫球,或請私人教練教(伴)打網球、乒乓球....務求出一身大汗後,心情和身體都感到暢快。

2.學習:近年時興退休後讀書,金庸以八十多歲高齡還到劍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像我那樣,五十多歲時,去唸一個碩士學位,簡直提都不應提。近年,很多成人教育機構,為鼓勵學習,五十歲以上去報讀某些課程,是會有特別優惠的,所以退休朋友中,重回校園的比例相當高:讀歷史、學中醫,真個是有心不怕遲。由於成績和學位都不再構成壓力,上課、讀書便成為享受了。

3.搞小生意:做傳媒的,愛開影室、搞獨立製作。學藝術的,租一個地方,開創作畫班,彫塑班,陶藝製作班。學文的,替人翻譯,幫人補習,偶然做做短期代課老師。學香薰治療的,除替人治療外,也兼做香薰及薰香用具的銷售,總之,盡用己之所長,搞點小生意,至於營利,則非我所知矣!單減去租金一項,所剩大概無幾。所以,從事小生意,很多朋友的目的,都只希望保持活動能力,有些細藝。

4.做義工:近十年,義務工作已經相當規範化。義工已非拉雜成軍,而是有計劃的配對,使義工有發揮所長的機會,而接受服務的人,亦能獲得恰當的服務。例如社會福利署的義工運動,會把各區需要服務的機構或所需義工工作性質放上網,有興趣提供服務的人士,可先作出登記,有關機構便會作出相應的配對。

其他不能歸類的,有躲在家中寫職場舊事、迷你自傳。或面對電腦,對着股票號碼,賣出買入。甚至扛起鋤頭,去做兼職農夫....有人一心一意,獨沽一味,有人三心兩意,兼收並蓄。

光陰寳貴,如何珍而重之的善用退休時光,可真是百花齊放,各有精彩。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我也曾是新移民


我退休以後,第一件想做的事,便是服務新移民孩子。因為自己曾經也是五、六十年代的移民,算是今日新移民的過來人,比較能瞭解新移民孩子的處境。

我來港時,正好是入學年齡,當時第一個難題要面對的,便是語言問題。

我在家鄉說的是寧波話,自是一句廣東話也不懂。姆媽阿爸雖已在港生活了一段時間,但他們有一個緊密的同鄉小圈子,平日說的仍然是家鄉話,對廣東話也不大認識。

過不了多久,我便去位於我家附近,一間處於唐樓的小學上課了。我連那間學校叫什麽名字都忘記了,只記得那裡只有課室。 操場、音樂室等一概欠奉,室內好像沒有什麽陽光,只靠光管發出的光線。記憶中,覺得那地方好像鎮日暗沉沉的。

那時,我在港時日尚短,連自己的名字,都未識用廣東話發音。人坐在課室上課,心中其實充滿迷惘和惶恐,因為完全聽不懂廣東話,也不知老師在說些什麽。

上課還不到一個星期,我就被打手板了,原因是没有交歷史科功課,打我的是一位年輕漂亮的女老師,她雪白的手指尖,搽着淡粉紅色的指甲油,但她握着的一把木尺,却把我的手掌打红了,我好像没有哭,但這一幕被打手心的記憶, 至今難忘!

小時候,自尊特強,被老師打手心,我覺得是奇恥大辱,而最寃的是,我其實是聽不懂廣東話,不知道有功課,而不是偷懶。但這位老師不問青紅皂白,舉尺就打,心中實在覺得冤屈。到了今天,偶然看見搽着粉红色指甲油的雪白手指,我還是會在心中昇起一股敵意。

經此一打之後,我對廣東話便留了心,加上當時年紀尚幼,不需一年,我的廣東話已經"頂呱呱"了。

其後,我轉入一所頗具規模的天主教女校就讀,日子就不一樣了。我的小學成績不錯,除了贏得獎杯獎狀外,還免了學費。上課被打手板,是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我只想告訴今日的新移民孩子,困難是可以克服的!當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只要有信心,前路是有光明的。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牛眼菊


第一次認識牛眼菊,是在中學最後階段。 某日上生物課,正值金秋,天空是沒有一絲雲的淨藍。在課室向窗外望,遠處的山邊,正生長着一大叢開着黃花的茂盛植物。一向眼神嚴厲,表情嚴肅的生物科廖老師,那年正計劃移民。也許是離別在卽,所以對我們特別和藹,看見我們的眼神,注視的是藍天下的黃花,而不是黑板上的課文內容;她不但未有責怪,還温柔的告訴我們,這花名叫「牛眼菊」,又叫做「墨西哥向日葵」。那時,正值多愁善感的年齡,這季節、這藍天、這像金子一般燦爛的黃花,連同離別、將結束的中學生涯等聯想和感受,鑄成了心田上,永不忘記的永恆畫面。

歲月悠悠,紅塵滾滾,再見牛眼菊,已是退休初期。

那年秋天,我的小小宇宙,起了滔天大浪,心情像浪中小舟,隨波浪起伏,非常動蕩。為了使生活有點方向,把注意力導引到別處,並試圖另尋人生定位,我想到了攝影。圖像一向為我所愛,東塗西抹是我持之以恆的習慣,想着把兩者結合,或者可能擦出火花。

那時,家住新界,出入市區都會經過長滿雜草的山坡。又逢金秋,正是牛眼菊盛開的季節,那山坡就盛放着牛眼菊。本來一早想着要把那花容攝入鏡頭中,但畢竟情緒低落,總是懶洋洋的提不起勁,直到花期將盡,才驚覺時間飛逝。翌日便帶着照相機,獨闖山邊獵影。

我獨自沿着鐵路,尋找仍然開着的黃花。尋尋覓覓後,終於發現一小叢牛眼菊、其中尚有兩三朵的花仍可入鏡(見圖)。那時花殘人瘦,但那金黃色的,陽光一樣的牛眼菊,仍然照亮了我心。

後來在"發現台灣花精"一書內,發現此花在台灣稱做王爺葵,是治療情緒的花藥之一,信焉!

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

每日生活時間表


小時候上學,有上課時間表,學校把每日上課時間分成一小格一小格的,每格佔一小時或四十五分鐘不等。每晚就寢前,描一眼翌日的時間表,看是否一切就緒,然後安然入睡。

退休後,我仍然有時間表。只是把時間分成塊狀,不再一小格一小格地劃分了。除了周末外,我把每日時間分成三大塊:上午,下午和晚上。

上午神清氣爽,眼力最好,我把需要用腦和用眼力的工作放在上午,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面對電腦,做文字工作。

午間是家頭細務和交誼的時間。一個家有很多瑣事要兼顧:電燈壞了要換,水喉漏水要call水電維修,厠紙沒有了,趕快補充....如果要細數,我可以寫上101項。最快樂是交誼,朋友相聚,天南地北,最是快樂。終日面對電腦,我怕失了語言能力呢!

晚上是屬於家人和娛樂的。家人回來,注意力便放到家人身上了。越來越發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要細心"經營"的。"經營"二字好像在說做生意,講供求,講收入和支出,看來十分市儈。但家人之間其實是更需要"用心"關顧、經營的。父母愛子女是天性,但夫婦關係便要講情與義了。其實,世上有什麼人事是必然的呢?任何關係都要付出,總得用心、用力。退休之後,更應騰出時間,多多經營與家人的關係。

偶然我會丟開每日時間表,作一次長、短程旅行。這是生活上的"紅色假期",而且不必限於周末和公眾假期!這便是退休生活的其中一個好處!

地球一年分春、夏、秋、冬;每月有上、中、下旬;每日都有潮、汐漲退;日出、日落。大地旣然有時間表,所以退休後,我模仿大自然,也訂出每日生活時間表。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續大自然教室


家居附近的斜路上,不知是誰,在路旁種了兩棵幼小的木棉樹苗,兩棵樹苗大概是同時栽種的,所以高度相似。有一天,見其中一棵木棉樹,竟被粗暴地扯斷了剛長出不久的樹冠和一部份支幹,惨然露出米白色的樹心,但另一棵則完全無恙, 依然欣欣生長。

我心中很為那一棵受傷的樹惋惜。看着同時栽種,同時抽芽生長的兩棵木棉樹,本來整齊的亭亭而立,誰知却有這意外!

翌年春,突見那受傷的樹,再長新葉,受傷之處也痊癒了,雖然仍然可見疤痕,但基本上已掩蓋了露出的樹心。我心中不禁為它喝彩。雖然與另一棵樹相比,這棵木棉樹明顯比另一棵矮了一大截,但能再次抽葉生長,以挺直的姿態在受傷後再傲然而立,已是英雄本色!木棉樹別稱英雄樹,除了因為它拔地而起,高度永遠傲視林中其他樹木之外,原來自癒能力也同等強大....

事隔幾年,這棵木棉樹,樹型長得越來越漂亮,一點曾經受傷的痕跡也不見了,但高度仍比旁邊的那棵矮,但誰說得準呢,只要能挺立,也許有一天....

況且,又何必比較呢!

我在等待它繁花滿樹之日。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大自然教室


野孩子像野生植物,只要有雨露,在惡劣的環境中也能生存。

我也是野孩子,但不在城市的街頭潑野,而是喜歡浪蕩鄉郊、親近自然。而大自然是不着一言的教育大師,自少便讓我知道,不管環境怎樣惡劣,只要有意志,都可生存。

在遊蕩中,我還愛動手動脚,隨手採摘身旁的植物,不知有多少無辜的花、草毁在我的手上。這個隨手採花擷葉的壞習慣,要到大學時期,我們一位愛帶我們爬獅子山的教授的一句話,我才停了手。 "這樣做是在作手孽",教授說。這是一記棒喝,至今不敢忘。

當還處於停不下來的野孩子階段時,在一次山野漫遊,找尋蚯蚓時,看見在濕潤的、長滿野草的泥地上, 有一塊長滿青苔的石頭,跟据經驗,這種石頭下面,常有蚯蚓,於是,便隨手把石頭推開,却看見石頭下面,沒有蚯蚓,卻有一顆貼地匍匐的嫩白色植物,蜿蜒向着可以出頭的、有着陽光、雨露的方向生長。

植物呈嫩白色,是因為缺乏陽光,不能製造葉綠素。但這一點,並不影響她作為植物的天性。她知道,只要努力地脫離石頭的壓力,向着陽光的方向前進,她便可以生存。

這棵植物的靱力,不知怎的,就烙在這野孩子的心中了。大自然就是如此不着一言的教育了我。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尋找代女


退休後,心閒了,生活節奏可由自己控制了,最常想的事,是回望自己在人生快道上疾馳時,有什麼承諾未兌現,有什麼關係被忽畧,有什麼忙中有錯,傷了別人的心,趁還有時間,好好的去修正,補償。

細數前塵,自己處理得不好的事,恐怕要寫一本懺悔錄才能裝載,但目前最耿耿於懷的,是我對代女們的虧欠。過去幾十年,未曾稍盡代母之責,不單如此,我連今日她們身在何方也不知道!

我的五位代女其實都是我的學妹們。我就讀的那間天主教女校,同學間的關係非常好,我們認識高班學姐,也認識低班學妹。由於學校面積不算大,放小息又常在一起碰面,其實不知道名字也一定見過面。

學校的修女非常熱心傳教,每年都總有同學領洗。我成了高班學姐後,低班的學妹領洗時,便會找我做代母。做代母好像沒有什麼條件,16歲以上,已領洗和堅振便可以。那時年少,只覺得做代母很好玩,送些聖相唸珠便以為盡了代母之責。但現在想想,其實做代母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責任非常重大,但我自離校,離港後,便與代女們失去了聯絡,從未在靈性生活上,對代女作出任何指導。其實當時自己也少不更事,無力指導。目前回想,只覺得當時太魯妄,以致有負所托....

香港六十年代末,也曾出現了一次移民潮,很多我的同學和師長,也在那個時代,遠走他鄉。我只知道我其中一位代女移民到了加拿大,其他的,則已音訊全無。

所以退休後要做的另一件事,是尋找代女。趁還有時間,又趕上無遠弗屆的通訊網絡年代,趕快趁機尋人。雖然尋到後,也未必能補償什麼,但總得知道,她們都安好吧!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石栗樹與木麻黃


對於小時候玩過的玩具,我想我應該全都記得,因為數量屈指可數嘛。有人說: "少卽是多",我是完全同意的,因為少數的幾件玩具,在回憶中,顯得特別珍貴、好玩、有趣。

小時候,玩具雖然不多,但玩意却不少!

最近小學同學諸諸揶揄我,說我小時候不嫌髒,老在地上撿樹葉。這倒使我想起小時候的其中一個小玩意。

是的,我愛撿地上的樹葉,但可不是隨便什麽樹葉都撿拾的。我只挑兩種樹葉,其中一種是石栗樹的樹葉。石栗樹的樹形非常挺拔漂亮,但小時候看上的却只是它的樹葉,其實也不是看上樹葉,是看上了那長長的葉梗。

石栗樹的葉梗中間是有黏性的絲狀物的,如果把那葉梗小心剪開,但不剪斷,稍為拉長,便會見到梗裏的絲狀物。因為沒有剪斷,所以會見到 "梗斷絲連"的狀態,如果在葉梗上連絞數小段,遠看便有像珠串一樣的效果。小時候看大戲,見花旦都有滿頭珠翠。貪靚的小女孩,便用大自然送贈的物料,做出了插在頭上會得搖曳生姿的金釵。

還有一種樹葉我也愛撿,那便是木麻黃的針狀葉。木麻黄的針狀葉是一截套着另一截的,若輕輕把針葉拔斷,是可以在原位重新套上的,不細看,是看不出那裏被拔斷過的。這便成了我考問同學的遊戲,不知諸諸以前是否被我考問過,所以至今還記得我愛撿樹葉呢?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起床的藉口


退休的另一個好處是,你不必再隨鬧鐘的響閙裝置而每朝彈起。但壞處也是,你沒有了一個必須起床的藉口!

當然,每一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如果你有八、九十歲的老爸、老媽要照顧,有三歲的孫兒、孫女要趕上學,有另一半仍在職場拚搏,或有貓貓狗狗每朝在你房門外搞破壞,那你可能仍得每天逼着自已起床,朝朝忙到"踢晒脚"。但如果以上一切都唔關你事,那你便得為自己每朝起床找藉口了。

可以瞓到自然醒是幸福的,但醒了以後,沒事可做,便會使人懶洋洋的賴床,日子一久,成了習慣,人便會委靡不振。所以退休以後,一定要自製藉口,每朝醒後,便有事吸引你,使你急不及待的起床。其中一個方法,便是相約朋友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寫到這裏,我又想起老同學大象的留言,她擁有一班 "旅行友、郵輪友、晨運友、跳舞友、早茶友、下午茶友、水友(游泳友)...." 那麽多朋友,當然 "日日都是開心日。"有那麼多好玩的事,好玩的朋友,誰還願意賴床?

如果不想整日只顧吃、喝、玩、樂。想把自己所長,對社會作點貢献,那麼做義工是很好的選擇,到鄰近的社區中心去找負責人談談,總有可做的事。要不,可参加香港政府的義工服務或慈善活動,把你的所長或想服務的對象填在表格上,有関机構便會作出配對。

人生苦短,你覺得怎樣做最快樂,便該立刻去做!做什麽,都比賴床好,因為身體活動不足,氣滯血瘀,是會出毛病的!

總之,人都必須為自己負責,沒有誰需要為你快樂不快樂,健康不健康負責,所以,退休後另一要思考的事,是如何使自已每早都快樂的起床,如果還能把快樂帶給別人,那當然更理想啦!

喂,朋友,明天醒來,你會做什麼呀?

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

擇吉退休


如果退休日期可以自作主張的話,我建議你揀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季節退休。

我最怕 "趕狗不出門"的夏季。一想到外頭熱毒的太陽,一出門人就黏溚溚的,便什麽興趣也失去了。對我來說,能夠輕快出門的日子,便是最好退休的季節。

試回想,有時上班前心情不爽,但離開家門上班,忙碌一整天後,放工回家,早就忘了早上為何心情不爽,這是 "有工返"的好處。但退休後,你就沒有了這個緩衝區,不論是生自己氣,與另一半鬥氣,與家人嘔氣,他們如果 "呯"一聲關門離家,但你偏怕出門,就只落得一個人在家中自怨自艾,越想越激氣。但換上是你喜歡的季節,你也可以掮上背囊,穿上輕便鞋,上山下海,遊山玩水,甚至逛逛商場,也能分散注意力,令人消氣,你說是嗎?

所以,朋友中,有經濟條件稍好的,退休後,會找一個屬於自己的 "竇口",搞搞藝術,做做手作,或是什麼也不做,把珍藏的CD都放到那裏,整日聽音樂,日子有功,不經不覺成了Hi-Fi 發燒友。那個 "竇口",其實就是離家出門的好藉口。如果不想太多搞作,那麼在家中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角落也好。

人,總有想獨處的時間,終日與家人大眼瞪細眼,任如何 "相看兩不厭",也有膩煩的時候。所以我覺得退休後,除了趁機理順與家人的關係外,更應自我期許:發展自己的興趣,交志趣相投的朋友。如果這一切行動的開始和發展,都發生在自己最喜歡的季節中,是會事半功倍的。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跳舞班與下午茶


都說跳舞是最好的運動,除了舞動肢體外,又可防老人痴呆症。因為跳舞時旣要動腦筋強記舞步,又可加強人際溝通。 動人的音樂節拍,激動人心,使人忘形,那暢酣淋漓之情,確非別的運動可比。

我非常愛跳舞,舞蹈在我心目中,代表了人生最美、最快樂而又充滿能量的景象之一:漂亮的舞衣、舞鞋、動人心弦的音樂、活動自如的四肢...當全情投入跳舞時,我覺得就在天堂!

退休後,我也曾參加過社交舞班。

過去十年,香港面臨過極壞的經濟狀況,很多未屆退休年齡的中年男女,不論是自願還是被逼,紛紛離開了職場。其中有些人,離職當中場休息,趁機參加了不同的社區活動,而社交舞班便是其中一項頗受中年人歡迎的活動。

無論參加什麼跳舞班,都總是陰盛陽衰,而僅有的男性,大多說不上風度翩翩。反而學跳舞的女子,在剪裁適體的舞衣和鑽光閃動的舞鞋襯托下,都顯得頗有可觀。

翩翩舞動的女子,臉上都帶着若隱若現的幽怨。一怨舞伴難找,二怨該做舞伴的,不是藉口工作忙,埋首在電腦世界裏,就是手中握着酒瓶,歪在沙發上面對電視,眼睛只懂隨着的溜溜的球兒轉。更不堪的,可能那些準舞伴正忙於追逐年輕女子的舞裙....總之,除少數外,跳舞不是男人愛喝的那杯茶!

伴舞的音樂越明快,跳舞的女子臉上雖笑得歡,但心境却越發寂寞!唯有心唸舞步,忘情舞動: 喳喳、牛仔、快三、慢四、華爾滋....

幽怨的女子或獨舞,或用雙臂搭出舞姿架式,想像舞伴在懐。或拖著同性舞伴,假鳳虛凰地在舞池裡轉。心情是越轉越寂寞,越跳遠荒涼。

最後,受不了那寂寞、荒涼,索性放棄華爾滋,結伴到鄰近的餐廳享受奶茶、三文治。與女友圍桌而坐飲下午茶,總比在舞池上相擁而舞來得自然吧!於是,你又會常常看見,下午茶餐廳內,都是三三兩兩,圍桌而坐,清一色的女子們!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太極人緣


太極有很多派別,例如楊家、陳家、吴家等。我對不同派別的特色招式,沒有什麽研究,總之碰到什麽是什麽。我碰到的是楊式,统共八十一式,於是便學起楊式來了。

我也不是一個勤力的學生,一星期學一招,盡量不缺席,但平日也沒有怎樣練習,就靠那一星期一次的舞手動脚,我僵硬的關節竟然變靈活了,也能蹲下了,坐久站起,亦能如常開步了。

但太極給我帶來的不單是健康,還讓我認識了好幾位性情相投的朋友,而其中最難得的是,因為太極,與失散近三十年的老同學諸諸重逢!

由於學太極,見到朋友,也不免以此為話題。我的一位朋友,也因此而說起,她那位年近八十的母親,原來是太極高人,因想傳揚太極,正在考慮是否該出版自傳。那位朋友大概以為我在學太極,也懂幾個字,便認為也許是可以替她母親寫自傳的人,於是便乘她為母親辦大壽的日子,把我也拉了去,讓我認識她母親,同時也可與她母親的弟子們談談。

我就是在那個壽筵上,重逢諸諸,因為諸諸是我朋友母親的高足,作為弟子,她當然出席賀壽。

當晚的興奮,無謂詳述矣,如果你有經歷過中學同學Reunion初見面,你就能想像我那種失儀的狂歡矣!

真想不到,因為大家都學太極,雖門派不同 (諸諸專攻吴式、兼及陳式及楊式),師承不同,但還是因為太極而喜相逢!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亦虛亦實話太極


雖然終日對着我心愛的植物 "相看兩不厭",但人非草木,總得偶然找找同類;同聲同氣一下。於是一星期一次,我都會與太極班的同門一起練習太極。

太極緣是怎樣來的?以前做傳媒工作,過着鐵脚、馬眼、神仙肚的生活,卽是能夠耐勞,又能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更要能忍受飢、渴。鐵脚馬眼了這許多年,身心非常勞累。 好想停一停,想一想。

我是一個樣樣都要預先計劃的人,心中思退,腦中早在盤算退休生活如何過,總不能說停就停的....

剛好有舊同事在跟随一位太極名家的傳人在學太極,我因利乘便也學起太極拳來了。當時的考量是:平日動腦筋的時候多,訓練四肢協調的機會少,真個是四體不勤。加上當時膝關節時時酸痛,連屈膝蹲下都做不了。有時,稍為坐久了,站起欲行之際,竟然雙脚麻痺,步履維艱,要稍稍站立一會兒或拖行幾步後,才恢復正常。原來我的四肢和關節,早已不滿我對他們的冷待,向我提出强烈抗議!

那時,剛巧又有學術機構發表研究報告,說打太極可預防骨質疏鬆,又可訓練長者成為不倒翁,聽起來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於是便毅然學起太極拳來了。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小心足下






退休生活,總會有獨處的時光。我原來頗愛獨處。

獨處真的可以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不過我並不野性,所以很少闖禍。

獨處時愛做的其中一件事,便是帶着我的照相機,去找我心愛的花、草、樹、木。

做了二十多年電視工作,過去老是扭盡六壬,要找刁鑽的拍攝角度,到自己操刀的時候,一切返璞歸真,直白直拍。初時還帶一部單鏡反光機,長鏡頭,短鏡頭,濾鏡等換來換去的。近年,索性換了一部傻瓜機,什麼也不加,我只想靠鏡頭紀錄所見,是否沙龍之作?不理矣!

香港雖然四季不分明,但其實是有四季花的,最不能令你忽視的是三月杜鵑,四月木棉,六月藍楹、鳳凰木,十月大、小葉紫薇。宮粉洋蹄甲、洋紫荊則抬頭總見...只是近年,天氣反常,這些花的花期也有點紊亂!今年的鳳凰木就有點開得不成氣候!

我的鏡頭下,當然少不了這些花。

但我最喜歡的還是不起眼的足下小花。如果你不低頭,你根本不會知道它們的存在,但如果你留意細察,原來天主在造它們的時候,也沒有掉以輕心,所以當我在山野間走路時,都似低頭沉思....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追逐香風



那年,與另一半去歐洲自由行,行程中就包括了普羅旺斯。

一張Euro Pass讓我們在歐洲随心所欲,坐着高速火車,往南闖北,非常方便。到達法國東南部的普羅旺斯時,由於時間算不準,我還是錯過了當地薰衣草的季節。退而求其次,我遊覽了法國香水發源地Grasse和参觀了位於Avignon三十里外的一個薰衣草博物館。

Grasse是一個古城,聽說當年原是處理皮革的地方,為除惡臭,用香料去掩蓋,結果却造就了香水業。今日的Grasse,皮革業的痕跡早已不存,整个地方,已為香水製造業所佔,一到那裏,連空氣都是香的。

至於Avignon附近一個小地方Constellet的博物館,裏面介紹的是有關薰衣草的種類、種植薰衣草的農具、蒸餾、萃取薰衣草精油的用具及過程等。令我欣慰的是,這間位置偏遠的小博物館,語音導覽竟然有普通話之設,大概是台灣遊客多之故。博物館之側,設有真人示範萃取精油的過程,看着那些美麗的薰衣草轉瞬變成枯草一堆,我有點不忍卒睹。

對於是否學習自製香薰精油,開始從新反思。站在人類立場,覺得萬物皆為我所用,聖經上也說:"看,全地面上結種子的各種蔬菜,在果內含有種子的各種果樹,我都給你們作食物..." 香薰並非食物,而香草香花在風中招展,較壓榨成精油,塗在身上,或薰香居室,似更令人心曠神怡。

加上當時在網上出售的家用小型精油萃取噐並不盛行,而我居住的地方逼仄,沒有空間可以放這些玩意...於是,香薰、香草、香精便又慢慢淡出我心目中的追尋項目。

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

香薰與精油


退休後,另一項的追尋也與花草有關。

花草精油的神袐能量,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悄悄進入我的心,而這能量又能推動我,使我不自覺地要追隨她的裙裾, 如夢似幻的進入她的氛圍.

為了認識更多有關香薰和精油,除了看書外,我還與兩個朋友一起,去報讀了香薰治療課程,該課程據云是依澳洲自然治療學院;香氛治療師課程為藍本而設計。我志不在學習香氛治療,更沒有想過會有証書,我的目的很單純,只想對香氛有多點認識,如果可以,學懂如何提取香氛,就更"棧"了。

那幾個星期的課程,我非常享受,每堂課,在朋友相伴下,可以不時低首,悄然交換意見。而班中同學,清一色是面目清秀,舉止優雅的女子。連導師也是嬌小玲瓏, 魄力過人的女性。

這課程,稍稍打開了一片我未曾踏足過的天地,我開始搜集澳洲、英國和法國有關製造香薰的資料,對各種有關西洋香草的書籍、種子和各類香薰,都網羅了一大堆。還想着什麽時候,到法國的普羅旺斯,去上一個正式的香薰提煉課程....

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續香草園之夢


我最大的缺點是不能純然享受"不為什麽"這種無所為而為的生活態度。我對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要求有成果可見。

在天台種植香草,除了消磨時間,享受大自然的香氛外,我在消耗泥土、水份這些自然資源。而丟掉多出來的、 無用武之地的香草,又使我心有戚戚然。天台地方太小,又不能種出個名堂。我個人的時間和體力有限,雖然享受了這中間的過程,但經過算計,便覺得付出和得着有點不相稱.

我也想過放大規模,切切實實的開墾一個香草園,還煞有介事的偕朋友及另一半去物色農地,考慮做香草農夫。但看的幾塊地都遠離市區,人烟罕至。我雖熱愛香草,但還得量力而為,在荒地獨自開懇,体力先是一個大考驗。不到四十公斤的身形,不知道有多少體力可消耗,若是請人耕作,又與我原意有違,我的目的是想親近大自然,憑雙手與泥土溝通,卻原來都市生活,早廢了這體力勞動的功能。

我又試着去做了一個小小的市場調查,發覺香草市場價值其實很有限。目前,西洋香草在花圃和超市都只是聊備一格而已,我也去參觀過一兩塊專種有機香草的園地,主事人都很熱心,但似乎都是付出的多,回報的少。我雖愛香草,但未至熱愛如斯,可以終日厮磨,却不求回報,於是我的香草熱便慢慢的消退了。

雖則如此,其實心田中仍有一小叢香草在迎風招展,看什麼時候,心田春雨綿綿之際,而市場又成了氣候,天時、地利、加上人和,難保我這香草園之夢又重新鮮活起來。

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香草園之夢



無端種植迷迭香成功後, 興趣大增,信心大盛。我迷頭迷腦,在天台上試種了薄荷、茴香、羅勒、天竺葵、薰衣草等. 不出數月,天台就成了香草園。那些香草,除了薰衣草被我種死外,大部份都生機盎然,十分茂盛。

於是,我繁殖迷迭香,她們在天台上揮洒着香氣,努力的長高、長大。數量太多,沒有足夠的盆分株,唯有剪下來,紮成小束,送給朋友們。乾迷迭香則用來做菜,其他的香草,例如薄荷葉,便可以泡茶、炒蛋。至於茴香、天竺葵等,則可以不時移入家中,為居室帶來清香。又聽說天竺葵有驅蚊作用,連忙請她進駐卧室。後來發覺,作用不大,有點失望。

我還試着做各種不同的;可以利用香草的食譜,其中較成功的是「火腿香草薯餅」。

做法如下:把煮熟的馬鈴薯研成薯茸,加牛油及小許鹽調味,把切碎的火腿粒和撕碎的新鮮迷迭香葉加入薯茸內,搞和。然後把加了料的薯茸搓成乒乓球大小的薯球,再壓扁成圓形的薯餅.

熱好平底鍋,落橄欖油,把薯餅兩面煎至微黃,上碟。唔!那熱騰騰的香氣真引人,火腿的濃香加入迷迭香的清氛,使吃的人像在雲端用餐。

至於飲品,如果配菜湯, 可當一份輕型午餐,如果配中國茶或黑咖啡,更可作為正餐之間的小食。

我用香草試吃、試喝、試着提煉精油、把乾香草做香包, 很享受了一段日子。

但時日一久,我性格中的弱點、缺點又跑出來搞破壞了。

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迷迭香之戀


幾乎每一本退休指南都提出相同的指示:找出心中最愛,然後盡力追求。

撫心自問,覺得心中確有些迷迷濛濛的愛好,但其實又稱不上熱愛,亦不知是否最愛,或能否永遠愛下去?但總不成終日自問自答;光想不做的呀,於是抓着心中一些蒙查查所愛,用行動去找出是否最愛。

一向對芳香的植物特別有好感, 雖然鼻子不算特別敏銳, 但是嗅到任何飄浮在野外空氣中的植物香味, 心中都會泛起感動的情緒, 覺得這是來自天堂的訊息, 心中總是暗暗感謝, 靜靜的享受香氣帶來的幸福感. 連帶對發出香氣的植物也特別愛護、珍惜、關懐.

居住的地方, 有一小塊陽光充沛的天台, 初時只種了些由老家露台搬過來的植物.

我想到可以利用這一片小天地, 種植我心愛的芳香盆栽. 剛巧我那位生長在美國的甥女, 遊覽中國後, 到香港尋根, 寄住在我家, 閒來在我家試煮法、意菜式, 要動用西洋香草.

一次, 甥女把用剩的、在超市買來的新鮮迷迭香, 隨意的插在水杯中, 不經意的放在窗台上, 不幾天, 水杯中的迷迭香竟然長了根. 我也只是貪好玩、把帶根的迷迭香, 移植到泥土中. 記得的時候, 便澆澆水, 沒有特別殷勤照顧, 也沒有什麽期望.

想不到迷迭香居然生機旺盛, 就在我家天台上, 成長、開花、結子....

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退休前的預備功夫


我們初出道,預備投入職場之前,都會有一番細緻的預備功夫,從履歷打造到見工攻略等等等等都早作籌謀。但其實退休是進入人生另一階段,更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搞不好,是會患抑鬱症的呢。

先不談一般人常說的 "老本、老伴、老友"這些,但有一個問題必須問:就是心理上,你預備好了嗎?

當我在考慮退休時,最卽時的問題是:我將如何渡過未來的二、三十年?在香港,女性的平均壽命是86歲呢。第二個問題是,我又如何定義我自己?如果派名片,抹去工作銜頭,我將寫上什麼?

老實說,我像很多人一樣,當時完全無法回答這些問題。

於是,在計劃提早退休前好幾個月,我看了無數有関退休的書籍,希望有所借鏡。

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醉芙蓉




退休生活的第一個好處,是你手上的時間多了,可以奢侈的揮霍了。但這好處其實也是壞處,如何過日子,學問大矣。

壞處暫且按下不表,先寫些好處。

首先是良辰美景不再虛設了。以前沒有時間,任風、花、雪、月如何引人,都只能擦身而過。但如今;對花、對月,都可以細細品賞了。

我家門前,有一株芙蓉,我老搞不清它的花是什麼顏色的,明明早上出門好像看見花是白色的,但黃昏回家,匆忙入門前看見的却好像是一抹殘紅。生活太忙碌了,這些微末小節怎會上心!

退休後,才好好的看清了那一株芙蓉,因為我有足夠的時間,與它相處了。

這花原來就是醉芙蓉。清晨,它是花膚如雪,中午,陽光與温暖,使它畧有醉意,花瓣粉紅粉紅的,黃昏,酒意太濃,它已有點難以自持。至於晚上....不必細說了吧。

附上的照片,就是同一朵花,攝於同一日的不同時段....你說,日理萬機的你們有這閒情嗎?

(嘻嘻,照片次序亂了,新手上場,手忙脚亂,原諒原諒!)

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思考退休

近年,正在考慮退休的朋友漸多,我屬提早退休,老友不時問我意見,但老實說,我也只不過在摸着石頭過河。

只能說:退休生活, 沒有固定的範式可模仿, 這是個新的人生試煉, 各人要因應自身的條件, 從新再安排時間, 創造生活. 生活不單是物質的, 也是精神的. 這個新的生活, 旣要安頓肉身, 也要安頓心靈. 看似簡單, 其實複雜. 退休, 是從此把整个的 “自我”, 由自我負責. 說到最後, 處理退休生活, 等同把整个人生的後期, 重新調整及再定位.

退休後, 首要是點算前塵, 迴望過去, 先看看有那些得失. 得的, 無論心靈或物質, 要好好珍惜、收藏. 失的, 趁還有時日, 努力補償, 盡餘力追尋. 但要記着, 人生苦短, 在追尋與補償的過程中, 要努力善待自己, 不要錯過路上的好風景.

但也不必太心急, 嚐試用悠閒的心, 品味每天的生活. 退休生活, 枯寂難免, 但亦間有驚喜. 不必太主動, 但却又不可太被動. 總要動靜俱備.

退休生活, 俗套點說, 其實是另一幅空白的畫布, 任你運用時間的色彩, 再繪一幅屬於你自己的新畫作.

過去幾年, 屬於我的畫布上, 已掃上寥寥數筆. 回看那畫面, 似隱隱有了一個輪廓.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打造個人網誌


秋分過後,天氣涼了,心情爽了,可以靜下心來做點事了。

想了很久要編寫個人網誌,老是缺乏行動。心忖時光有限,不能浪費了,遂 "的起心肝",在秋光漣灧中,耐心把一個草創的網誌建成了。

算是庚寅秋其中一個成就吧!

附上秋花秋蝶,以誌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