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栽花與插柳



最近與一位年輕的學者A聊天,他可說是研究香港流行文化的先行者。
他說,他自少喜歡看電視、電影,又喜歡玩遊戲機,於是率性而為,好幾年前,便以流行文化當研究題材,寫出一篇又一篇的論文。那時香港高等學院的學者很少把流行文化當一回事。所以他的大部份論文都在外國的學術刋物中刋登。直至近年,發展創意產業在香港忽然高唱入雲,但研究這題材的專業人士顯然不多,於是A的研究和他的論文便發揮了應有的作用,而A自然成了這方面的專家。

只因他當年喜愛流行文化,不為什麼地,純粹為喜歡而研究,竟出乎意料地成就了一片天地。

在整個聊天過程中,A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事是:「做什麼事都不要太功利,也不必過份追問有什麼用,喜歡就好。」這倒是與我近年的體會很想近。

我以前做事,一向追求實效和結果,「無所為而為」一向不是我那杯茶。但顯然日子不全然是白過的,看得多,做得夠了,漸漸體會成與敗的規律。原來有時太汲汲於成效,只會壞事,反之,當人放鬆了,成敗不再上心時,看事會較全面,成事的機會反增加了。所以古人那句「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是真有道理的。

要成事,有時得看天時、地利。這些,我們未必可以全然控制。但人的主動性,却絕不能欠缺,栽花和插柳都仍然需要行動的:選花,折柳,鋤地,灌溉,都是不可或缺的過程。心中只要依稀有一個似近還遠的願景:就是當春暖花開時,我們能走在一條繁花處處,楊柳依依的路上便可以了。

假若願景最終落空,只要在栽花插柳的過程中,真正用過心思,做好了每一步,也細細的經歷了那過程,我們便可以無愧於心地,開開心心的接受得失了。

願我的朋友,新年種花花開,插柳柳綠,享受分花拂柳的愉悅。

2012快樂!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Me Too 與 You Too



我的朋友傳來一個網上笑話:
据說日本某首相到美國拜訪奧巴馬總統之前,接受了一些基本英文會話訓練。
教師告訴日本首相說:當你和奧巴馬握手時,請對他說:『How are you?』(你好嗎?)
「然後奧巴馬應該會回答:『I am fineand you?』」
「這時候,你應該回答:『Me too(我也是),那之後,翻譯員會接手後續的翻譯工作。」
本來相當簡單,但是當天情況是.....
當日相與奧巴馬見面握手時,日本首相說了:「Who are you(你是誰?)
奧巴馬雖然錯愕,但依舊幽默地回答:「我是米雪兒的丈夫,哈哈哈...
然後日相緊接著回答:「Me too(我也是),哈哈哈.....
網文說,這是一宗真事。我無從考究真假,只能存疑。

我自己倒是真的鬧了一個 “You Too”的笑話:
我和老伴當年在美國決定結婚時,婚期揀在聖誕節前後。因碰上聖誕佳節,大家見面總會說 Merry Christmas Happy Holiday!然後另一方通常會隨口回一句 Same to you!或 You too!說的次數多了,滑了嘴,變成了有口無心,不假思索。
結婚前,我到婚紗店選購婚紗,揀好付款後,那位售貨員把包好的婚紗交給我,並說:Happy Wedding!我接過婚紗,笑着,漫不經心的回她一句:You too!
話出了口,才知不妥,她是祝我 Happy Wedding呀!而我竟回應 You Too
而更尷尬的是,我面前站着的那位售貨員,是一位銀髮滿頭,舉止優雅的婆婆!
唉!
佳節將臨,將當年瘀事寫出來,希望能引你一笑,並衷心祝你聖誕快樂!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愛的羅網


說到配偶其中一方不懂自我照顧,有些看來是故意做成的。
記得當年有一位才華橫溢,愛拍宮褘片的導演,身邊老有年輕貌美的演員在團團轉,但他那位長得富富泰泰的太太說,她一點也不害怕導演老公會被搶走,因為他沒有我不成!」據說這位導演除了拍電影是他親自操刀外,別的日常生活大小事務都交由太太處理。他太太乘機掌管丈夫的財政,照顧他的衣食住行,他的司機和私人助理,都由太太聘請。換言之,太太包攬了丈夫的生活,掌控他每日行蹤。。。
這種全方位的關心照顧,表面上看來是太太處處為對方着想,使對方在外拚搏,無後顧之憂,但實質上,是另類監控行為。但人際關係有時很奇怪,有些不合理、不對等的關係又的確有人願打,有人願捱,所以如非局中人,有時實不應置喙。
其實雙方有時都不會自覺這種柔性的掌控與被控,尤其是親密的身邊人和子女,因為大部份人都以為這是愛護、關懷的表現,但副作用却是窒碍了對方成長及獨立的能力。直到有一天,照顧方忽然覺得不耐煩了,或是無能為力了,而被照顧者則已依賴成性,無法自理時,矛盾便產生了。
人其實是很難遺世獨立而存在的,但在與人相處過程中,還是需要不時作出檢討。世事多變,人心難測,在自覺與不自覺之間,要每日三省吾身:反省自己是否太依賴了?以致雙翅無力。又或是否照顧太密不透風了,以致對方缺乏發展空間?
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相處,好像不太適合關係親密的人,但有時,細水長流,可能使彼此關係更和諧、更長久也說不定。

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假如你愛他


只不過比我大不了那麽幾年的一個朋友,竟向我說起身後事來,說是萬一她有什麼事,她最担心的是身邊伴。
我那朋友是全職家庭主婦,很是能幹精明,贏得老伴百份之二百信任。家中大小事務,一向完全由她一手抓,她老伴只統領一個部門:賺錢。
朋友最近身體有點病痛,人就多思多想了,她說怕自己一旦撒手,老伴連替換衣服鞋襪在那裏都不知道,遑論洗衣煮飯。一句話,他不懂自我照顧!
我雖然覺得她有點小題大做,也有點過慮,但細心想想,其實也不無道理。我們這一代人,大部份都是小家庭,卽我們當年所說的核心家庭,當這小家庭的子女長大成人離巢,且各自在不同地方,建立自己的事業和新家庭,縱使他們想照顧父母,有時亦有心無力。所以我們這輩人中,搞不好,隨時有機會要獨自生活,縱使有能力聘人照顧,也未必可以解決所有問題。我那朋友的顧慮,雖說有點杞人憂天,但似乎又不無道理。
於是我說,旣有此憂,我看則不妨未雨綢繆。從今開始,訓練老伴自我照顧。
讓老伴學懂自我照顧,其實對他們二人都有好處。他們年輕時,因實際需要,為家庭各自分工,但現在情況改變了,也許是一個時機,讓家庭生活重新作出調整。
先別担心誰會較先成為獨孤氏,因為生死難料,沒有誰能說得準。倒是無論任何人,在可能的情況下,都應該要學着自我照顧。
把自己平時要做的家務,讓老伴一起参與,教他煮一些簡單的,兩個人都喜歡的餸菜。提醒他交水電雜費單,如要省事,也可轉為自動轉賬。家中財務報表要讓他清楚知道,最重要的是鼓勵他培養自己的興趣和嗜好,擴濶他的生活圈子。男子前半生忙於為事業拚博,一般朋友較少,如果可以,把自己的朋友也介紹給他認識,使你的朋友也成為他的朋友。
我這個朋友,平時做盡照顧者的角色,我看也是時候,讓他的另一半學着照顧她,也許初時她會嫌丈夫笨手笨腳,但反正還有時間練習,讓他慢慢進入角色好了。
至於我那女友,我說你就撓埋雙手,一方面訓練丈夫自我照顧,另一方面也得學着享受被人照顧好了!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待客之道

香港人愛說香港地是美食之都。我對食,一向沒有研究,如此自誇,大抵也有幾分真實吧!可惜的是,香港地少人稠,稍為好一點的餐廳,都要等位,等的時候,立著擠着,很不好受,幸而食物味道一般都還不賴。
我們雖然食得 招積,但別的地方也不見得不長進,最近在北京城見到的食肆,他們的食物和待客之道,就很令人印像深刻。
先說香港人最愛的火煱店,我去的那間火煱店面積很大,且樓高三層,地方雖大,却是客似雲來,訂了位,也得等。但其最吸引人的地方是,等侍成為了樂趣,他們不會讓你百無聊賴的坐着。
三層樓都設有等待的地方,等你坐下了,他們先奉上淨手毛巾,跟着奉上當造的冬棗和其他果品,讓客人先點點心。怕你閒着無聊,侍應會給年輕人玩飛行棋,讓你沉浸在飛行中,而忘了等待的漫長。女孩子則可考慮讓駐場的指甲美容師給你塗指甲,完成後,快速給你風乾。到位子清潔好了,自有笑容滿面的侍應來到你等待的位置,帶你入座。坐好後,還分發乾淨的圍裙,以防一不小心,湯汁污了衣裳。至於食物,選擇也很多,只是肉類,我還有點信不過,所以不大愛吃,湯底呢?我們有的,他們都有。臨尾到上拉麵時,拉麵師傅就在你桌前現拉,一面拉,一面表演拉麵花式。員工都是笑嘻嘻的,要她們代拍照,她們還會搞氣氛,務求要你笑着離開食店。
另一間賣的是格調和文化。
他們把食物和中國文化連在一起。這地方也得等。等的時候,他們有一個小小的酒吧,你可以要一杯紅酒或白酒,坐在環水而建的巴枱持酒看人,看戴着厨師帽的厨師,在舞台一樣的烤爐房裏烤鴨,看細心裝飾的花花草草在水上漂浮,看長着小紅果的盆裁反映着射燈的光,看牆上由燈光打出來的牆詩(見照片),當日牆上所見,正是陶淵明的飲酒詩,只是用簡體字讀這首詩,好像少了一點什麽。。。。當餐桌位置空出來了,自有侍應把持酒雲遊的你逮着,帶你去你的餐桌。餐點精緻,都有一個像詩一樣優雅的名字,份量不多,味道不俗。這間餐廳帶給人的,是心眼和胃納的雙重飽足。
臨末,連牙簽套都不忘中國文化,上面寫着:立冬:立,建始也,冬,終也,物終而皆收藏也。
我在冬日京城,就把這美好的餐廳待客經驗珍藏起來了!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飛龍在天


離港短遊,坐的是港龍航空。
港龍航空,以香港為基地,身為香港人,自然當它是香港服務業的代表之一。
記得港龍1985年成立初期,曾被笑謔為 天上有、地下無的航空公司。因為那時港龍只有一架飛機,上了天,地下便沒有了。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經營,今日港龍已是國泰航空集團成員,看其網頁,更獲知Skytrax封其為2011全球最佳區域航空公司之一。
但當日坐港龍,卻頗有令人不滿之處,本來對於三數小時的旅程,縱有不滿,我一般都會隱忍,因為我很明白營運背後的很多難處,以及空中服務員的諸般辛勞。因為瞭解,所以我盡量包容。但香港目前面對各方面的挑戰,假如連我們引而為榮的服務業也失守的話,則我們還拿什麼跟鄰近地區作優勢比較?
那天是早上八點的航班,我們乖乖的兩個小時前就到了,還用自助Check In機辦好了手續,但行李仍得托運,按指示我們到行李托運櫃枱前排隊,但櫃枱空無一人,兩旁有職員在工作的港龍櫃枱,却是服務團體乘客的。我們站在指定櫃枱好一會兒,都未有職員當值。也沒有在場的港龍職員作出指示或提供服務。當我們提問時,他們只是愛理不理的說要稍等。罰站了足足十五分鐘有多,在我們一再追問下,才有其中一個職員說,我們可以使用團體櫃枱!
這樣一種指示不清,空有櫃枱而沒有職員服務的情況,簡直不能想像。更何況,旣有自助Check In,何以沒有自助托運的設施?如果仍然需要排隊去托運行李,那又何必有自助Check IN,多此一舉呢?
上機後,倒一切如常,但應該是熱的早餐,却是外面熱,裏面冷。餐後的茶和咖啡,是後來奉上的,但空中服務員簡直是在虛應故事,她們拿着茶和咖啡,只在機艙走道忙忙經過,乘客連連舉手數次要茶或咖啡,服務員都居然看不見!
然後是洗手間,那裏竟然連洗手液都欠奉。。。
說起來,都是一些微末小事,但服務業講求的,就是細節。小小的疏忽,不予處理和正視,服務便會慢慢的倒退、崩壞。
每次外遊,國泰航空和港龍,一向都是我的首選,我但願這次的經驗,只是個別事件。我仍然希望這兩間航空公司的服務,能保持水準,使香港人仍能以他們的服務為榮!

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自作主張


與友人出外聚餐,要點菜的時候,大家都總是你推我讓,不肯作主。我最差勁,最愛一句我什麼都吃,便把點菜的責任,卸了給別人。但在餐廳吃飯,總得有人作主吃什麼呀!最後,總是由同桌的男士拿起餐牌,作最後決定。
比較上來說,吃飯點菜這種事,女子卸膊的機會比男子大。其實在很多事上,我們這批嬰兒潮年代的女子,都有點不肯作主的傾向。許是還有在家從父,出嫁從夫,老來從子的傳統觀念?
在我感覺中,女子不肯作主,其實是不想負責任的心態多一點。紅塵滾滾,世事紛紜,要作的決定這麼多,由如何安身立命今晚食乜餸,都要選擇,都要作決定,光想想都累。
人生的很多選擇,一旦作了決定,很多時就已經幾乎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和未來的路,像升不升學、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移不移民、買不買樓,都是一些很難逆轉的選擇和決定。。。。在飯桌上點多或點錯了菜,最多讓同桌的友人迫着吃完,就算最後吃不完,還可以賴皮。但人生的許多決定,有時却是吃不了,兜着走,影響是大得難以負荷的。
其實說真的,我認識的嬰兒潮女子,其實內裏都是很有主張的。很多外表柔弱的女友,在外看似小鳥依人,毫無主張的樣子,但其實是她們個人和家庭的CEO。在父家,是三軍統領,年老父毋的事,兄弟姐妹的事,甚至外甥子女的事,她們都得管。在夫家,她們又是一家之主,大、小事務都由她們一把抓,家庭經濟、孩子的教育,更是要她們說了才算落實。她們都愛說,最好什麽也不用管,但不知什麽原因,別人就只愛捉着她們,要聽她們的意見。我調侃她們,說這是能者多勞,能者就得多勞心勞力囉。
其實,有很多事,我們都是無法決定的,例如我們的出生,根本無法選擇生於何時、何地、何家、是男、是女、是美、是醜、是智、是愚!所以在可以的情況下,還是應該自作主張,作出選擇的!
但在餐廳點什麼菜,我看還是由別人決定吧!累呀!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福澤綿綿---賀 Simon 新婚


Simon這小子,我可是看着他出生,看着他由一團糯米糍一樣的小B B,慢慢長大的。他是家中長孫,是祖父母的心肝寶貝,對他的要求總是千依百順的。幸而父母家教甚嚴,所以從來未被寵壞。

印像中的Simon是一個「怕羞仔」,但不知在什麽時候開始,原來已長成頂天立地,玉樹臨風,氣宇不凡的男子,且懂得為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前途作出長遠計劃,又舉重若輕地為自己和愛人舉行了一個充滿心思、温暖、浪漫的婚禮!

身為記者,他具有強烈求真精神。聽人說籌辦婚禮是一件非常煩人的事,於是他一於自編自導自演真人秀,把其中經歷,都一一以視像紀錄:由訂酒席、視察婚禮場地到過大禮、佈置新居過程都如實拍下,經剪接後,在婚筵上送給新婚妻子,他這份心思實在難得,這是他們兩人共同的經歷,讓彼此以後可以重温這個新家庭是如何踏出第一步的。

經過一年的親身投入拍攝婚禮籌備過程,他的結論是:籌辦婚禮「都幾Okay大工程」!Simon 說話傾向低調,他說「都幾Okay大工程」,應該解讀為「其實都真係好大工程」!

無論工程如何浩大複雜,這個大工程的成品,最終呈現在親朋好友眼中的,却是一個精彩紛呈,充滿豐富細節,又温馨又動人的一個婚禮。他那幾位兩脅插刀的兄弟伴郎團,以及如花似玉的伴娘們,表現之落力,真是令人激賞,他們使婚禮又順利又開心地逐個階段推進。可見這對新夫婦都是人緣滿滿,助力處處!

Simon的新娘子舉止得體,清麗可人。當日所穿婚紗,清簡而不失華麗,婚紗背後,還拖着長長的後幅,據我一位見多識廣,博學多才的朋友說,後幅乃喻「後福」,是故婚紗背後的美麗設計,並非純為好看,而是帶着福澤綿綿的意思和祝願的!

我非常愛「後福」這個意念,故特別借文祝願一對新人,從此百年好合,福澤綿長!

2011年11月4日 星期五

五色梅花環



最近一次出遊野外,看見漫山遍野開滿了五色梅。

這五色梅像壞鬼書生一樣,別名特多,它又名馬纓丹、如意草、三星梅、臭草等。由於此花氣味,並不討好,故有臭草之名,雖則如此,它可是蝴蝶的至愛。又聽說,此花之根具藥用價值,能清熱、解毒、去濕。

但看到五色梅,我首先想到的,並不是這些用處,而是有一次,小友Iris教我如何把五色梅串成花環。

生平最愛在林野中採花摘草,思考着如何把它們變成花林中小花仙的飾物。把花串成花環是我最愛的玩意之一,可從來沒有想過五色梅也可以變成花環。

原來那聚成一束的小花,摘下來細看,中心是有一個小孔的,連接小孔的,還有一截短短的管子,只要把那管子輕輕插在花孔中,如此這般,一朵一朵的穿上去,便可以變成一串色彩繽紛的花環了,短的可做成花戒指,長的可串成手鍊,最理想是多做幾串,加在一起,更可成為小花仙的頭飾。

我採了花,開始想串起來。但那花只比米粒稍大,那管子又纖弱易彎曲,三兩朵串在一起倒還可以,但要做成長花環,則根本無法成串。忽想起家中的繡花針和彩線,倒是可以借來一用,只是如此一來,就無法送給小花仙戴在頭上了,那麽就放在部落格上,讓我的小友欣賞欣賞吧!

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白兔與黑豬


不知道為什麼,在起初,白兔和黑豬這兩類人總是互相吸引的,白兔喜黑豬隨和,不拘小節,大情大性不計較。黑豬則愛白兔條理分明,整整齊齊,神清氣爽、乾乾淨淨。但不知道由什麽時候開始,白兔和黑豬對彼此慢慢看不順眼了,以前看着好的,現在却什麼都變得碍眼了。白兔開始嫌黑豬自私散漫,黑豬則恨白兔管頭管脚。以前彼比欣賞的優點,現在忽然都變成了無法接受的缺點。

黑豬和白兔彼此投訴多得一籮籮。

白兔愛訴說黑豬由外回家,鞋子總是東一隻西一隻的留在玄關,購物袋手袋就丟在飯廳,客廳的地上散滿衣褲,食物的碎屑到處都是,煮一餐飯,厨房地上水漬斑斑,牆上油漬處處。洗完澡,浴室水淋淋,長髮短髮掉了一地,浴巾浸在浴缸,牙膏亂擠,化妝品、剃鬚膏糊得到處都是。。。

黑豬反唇相譏,說白兔老愛吹毛求疵,小事變大,斤斤計較,看不得一點凌亂,受不了半點骯髒,瑣瑣碎碎,哪成大事。。。

聽得多,看得多了,我幾乎可以相信,每一個家庭裏都有白兔和黑豬這兩種動物,男女都有白兔和黑豬,他們是天生要生活在一起的。就算起初白兔不是典型白兔,或黑豬帶有白兔性格,但由於動物生活是彼此影響和互動的,所以當黑豬懶散拖拉時,白兔會自我加強白兔性格,老是嚐試要撥亂反正,黑豬見反正一切最終都會解决,於是更可以放任拖拉下去了。反之亦然。

但我更相信的是,白兔和黑豬生活在一起,是一種互補和互相學習的過程。由於大家對事物的看法不同,當白免太緊張兮兮的時候,黑豬那大而化之的性格,可以中和那種緊張氣氛。但當黑豬一往無前,亂衝亂撞的時候,白兔的謹小慎微,可以使黑豬懸崖勤馬,減少損傷。

所以說到最後,黑豬和白兔是應該彼此欣賞和珍惜對方的,聽說佛教徒有 “逆地菩薩” 一說,這逆地菩薩是特別為擴濶你生命的視野和境界而來的,教懂你大千世界,千奇百怪,什麽人都有,假設你是黑豬,白兔便是你的逆地菩薩,他可能與你意見不同,有些事還好像老與你對着幹,不要煩躁,因為你要從中學習,學習反省、接受、包容!

想一想,你是什麽動物?

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香港電影資料館


我是影迷,早在電影資料館成立之初,就想着要去参觀。轉眼電影資料館已經十周歲。

想去一個地方,竟然可以拖足十年,不能不說誇張,但說到底,最大原因是,資料館所在位置,不是我平日足跡所到之處,我雖愛電影,但資料館的吸引力似乎未夠強大,能讓我巴巴的花三小時來回時間,只為一覽其收藏!

終於等到時間適合了,遊伴對了,心情有了,我於是「的起心肝」,由新界東山長水遠的造訪港島東的電影資料館。

以前聽人說,投資房地產要留意三個因素,就是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却原來,不止房地產,連展覽場地,Location也是很重要的。資料館位於西灣河鯉景道,由西灣河地鐵站A出口鑽出去,只要跟着指示牌,最終是一定會找到的。但那個地點,無論怎麽說,都不是一個理想的地點,僻,附近又缺乏相關的設施和配套,山一程、水一程的去到,只看小小一個展館,有點費時失事。但若展覽館設在尖沙咀藝術館、文化中心附近,又或者就在星光大道旁邊,那肯定是另一回事了。

果不然,我們去參觀的那天,真是門庭冷落車馬稀,館內康文署的工作人員比參觀人數還要多。

展覽館樓高三層,位於地下的是展覽廳和票房,二樓是電影院,三樓是資料室/圖書館。當日,地下展覧廳正在展覧 “綠葉‧常青──李香琴、羅蘭、雷鳴、王萊” 的電影生涯。這是一個向配角演員致敬的展覽。除了上述四人外,我們那年代熟悉的李鵬飛、鄧寄塵、陶三姑。。。等都提到了。展覽內容是可觀的,但展廳面積有限,縱使細看,一小時也儘夠了。我們去参觀的那天,剛巧沒有電影放映,所以二樓便畧過了。三樓則是一間小小的圖書館,藏的當然是有關電影的中西書籍和雜誌,但館內所藏,全都不設外借!

然後,然後便沒有了。

我記得當年為了開設這電影資料館,很鬧哄哄了一大陣子。香港的電影在東南亞早有盛名,近年更有走向國際之勢頭,但觀乎這資料館,以開放給大眾的部份來看,真是非常貧乏,至於所藏的電影作品和其搜集、修補之難,則非我這個訪客所知矣!

電影乃電光幻影之夢工場,是創意之果,這樣一個年花九千多萬,入場觀眾却只有約九萬人 (2010-2011數字) 的電影資料館,真得想想該如何重新包裝起動,增添內容,以吸引更多的觀眾和使用者了。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天使的國度---悅悅事件的反思


說出來,又好像是「月亮是外國的圓」那種俗套濫調。

那年,孩子還小,我們一家四口租車到美東的緬因州遊玩。到了景點,下車觀景,不知是誰,却把車匙留在車內,汽車自動上鎖,這下好,在風景優美、人跡罕至的地方,叫天不應,叫地不聞。那時手提電話還不流行,人在郊野,實在是束手無策。剛巧有一老人家獨自駕車經過,看我們徬徨無助的樣子,主動下車詢問,還送我們到有電話的公路上打電話叫人開鎖,打完電話後,又把我們載回原地,等開鎖公司的人來了,車門終於打開了,看見我們發動了車,才揮手告別,那已是三個小時之後。

在倫敦古老的地鐵上,有人讓車門夾住了,幾乎是同時,有幾個男乘客,一齊急步到門邊,很有默契地,齊齊在兩邊把門拉開,還細心探問那乘客是否有受傷。

坐火車到意大利旅行,在比薩斜塔附近,火車司機忽然大罷工,我們坐的火車,剛行到半途,就停在路邊不動了。我們兩大兩小,坐在車厢內,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簡直傻了眼!
坐在同一車厢的一名老者,用不大流利的英文,一路上與我們有一搭沒一搭的談過話,我們知道他去過台灣,很喜歡東方文化,他知道我們趁暑假,來旅行。那當兒,他見我們語言不通,人地生疏,被困車厢,行不得也哥哥,竟邀請我們一家四口到他家作客過夜,原來他家就在附近。倒是我們,當時實在有點遲疑。但看他一臉誠懇,舉止正派,細細思量過後,就答應了!
他家庭園深深,果然就在附近,家人很多,且都非常好客,一日一夜的逗留,使我們盡嚐意式美食,而我則嚐到了生平味道最好,最新鮮的水牛芝士!

有時我會想,為什麽在外國,能遇上這許多隨時伸手助人的天使,但在我們中國的土地上,天使却只在天上飛翔。在佛山,兩歲的小悅悅,被車撞傷,倒卧街頭,18個人竟可以視而不見,掂行掂過!我們的老祖宗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路過的是些什麼人呢?我們文明古國的「古道熱腸」情懷去了那裏?我們崇尚的「行俠仗義」,「當仁不讓」的精神又是在什麽時候煙消雲散的?

難道天使的國度,只能在異邦?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旣近且遠的朋友------悼念M


受身處多倫多的Bear Bear 之託,代她在港送離世的M最後一程。

其實她不交託,我也應該去送她的。

M是我中學、大學同學。畢業後,又竟然同在芝大,為各自在博士班的身邊伴打氣。更妙的是,我們還在不知情下,在校園租住同一幢樓房,對門而居。無論怎麽說,我跟她應該算是很有緣份的。當然,同為留學生,周末聚餐,平時搞活動,總有碰在一起的機會,但不知道為什麽,我跟她的關係始終是旣近且遠,有點對不準頻道的感覺。我有時想,這會不會是她學理,我學文,是故在溝通上,老是有點差距。緣份這東西,有時真是說不清。

我與另一半當年好像比他們早回港,只隱約知道他們後來也回港了,但仍然沒有聯絡,再相見,已是在她夫婿的喪禮上。我們是看到訃聞才知道的。靈堂和M相見,除了相擁安慰,能交流的也實在不多,這以後,通了一、兩次電話,知道她過得很好,便又慢慢疏了聯絡。

最後見M,是在去年中學畢業同學團聚日,當日我們在母校的新校舍見面,一大班人,喧鬧興奮。M來了,一貫的沉靜,依樣的微笑。當時也沒能與M說上什麽,只知道她也退休了,退休生活過得很逍遙,旅行、做義工,助學,閒來,還在學打鼓。

當時,怎會想到,原來,這已是我們在人間最後相見的一面!

收到 Bear Bear 通知 M離世消息時,簡直不能相信,怎麽可能呢?事前沒有聽過她生病的任何消息。。。。後來讀到她兒子發來的訃聞,才知道M 「八月初確診患上末期肺癌,因事出突然,故未及通知各親友。」 而她最後的願望是:遺體捐贈與中文大學醫學院作醫學研究。

原來她是這樣豁達的一個人!

M喪禮莊嚴肅穆,簡單隆重,她是佛教徒,有虔誠的慈濟志工為她助念。看其妹為她編輯的照片集,知道她擁有豐盛的一生,尤其在義務工作及助學方面,更是不遺餘力。

M的家人愛她,兒子成年。我想她是走得很安心的。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雲雀與夜鶯


不止一對小夫妻,在我們面前投訴他們的另一半,生活如何日夜顛倒了。

每次看見小夫妻為生活習慣的不同而爭吵,我就會忍不住微笑:多麽似曾相識啊!年輕時,我也作過相同的投訴呢!

情況通常是,女的投訴男的晚上遲遲不肯上床。

他們不是對着電腦上網、打機,便是對着電視,追看世界杯,又或是通宵達旦戴着耳機不知在聽什麽。。。。總之就是不肯早睡。女的呢,也不全為 “翡翠衾寒”, 而是家中另一半未睡,另一個房間的燈還亮着,便好像尚有未完之事似的,就是睡不安穩。

如今看來,夫妻倆上床時間不同,似有其普遍性。我慢慢的知覺,這世界上的人,可能真是分為雲雀與夜鶯兩類的。雲雀早睡早起,她們喜歡白天和陽光,覺得一日中,最精彩、頭腦最清醒的時間是在清晨。至於夜鶯,他的舞台,多是在夜闌人靜,萬籟俱寂之際。他們喜歡黑夜的神祕浪漫,故此越夜越精神,越夜越有創意和靈感。迫着他們早睡,只會害他們輾轉反側,越睡越焦慮,越睡越疲倦。

所以,當遇見年輕夫妻向我投訴時,我會建議彼此尊重對方有異於己的生活習慣。
如果可能,雲雀睡前,可輕鬆的伴夜鶯看一場波,對玩一輪電子遊戲。而夜鶯則可以帶着手提電腦,伴雲雀上床,待對方熟睡了,才起來做自己的事,如此或許能稍盡伴侶之責,又能保持個人生活方式和習慣。

不過,說完這些四平八穩的話後,我的老土思想又蹦出來了,我總不忘在後加一句:「千年修得共枕眠」啊,能同衾共枕,是難得的緣份呢!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樂茶軒聽南音


友人提議,去樂茶軒聽南音,說是唐小燕師娘主唱,我喜歡聽南音,尤其秋涼時分聽南音,韻味特濃。

表演時段設在晚上七、八點,正是晚飯時分。樂茶軒雖然以品茶為主,但亦有素食晚餐供應。我想也不想,便決定就在那裡同時品茶進餐賞曲。免得聽歌後,夜麻麻另尋他處晚膳。

唐小燕在三位樂師的伴奏下,右手持的篤板,左手摸着凸字歌詞,委婉地唱了好幾首南音,包括香江頌、明日深巷賣杏花、香江卽事,香蓮夜怨等。除了唐小燕外,尚有多名南音愛好者同場客串,內容不可謂不豐富矣!

只是,我們作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就是一邊聽南音,一邊吃晚飯。

南音的樂曲和歌詞,都是非常滄桑、幽怨,而且非常有感染力,就算唱一些香江頌這類較現代的輕鬆樂曲,但襯底的音樂仍然帶有南音的孤淒和傷感,無論如何,南音令人沉澱,而不是興奮。我一邊聽,一邊心情漸轉落寞、滄茫起來,當人心情低落,胃納變少,便有點不想進食。但平心而論,當晚的素食其實相當美味,只是心情影响胃納,有點食不下嚥而已。我雖然知道,這種形式的歌唱表演,其實大家都不會期望觀眾正襟危坐,靜心聆聽,多是邊談邊吃,把表演者的音樂和歌唱當作助興的背景音樂。但聲聲入耳的歌詞,硬是使人只想細聽,不思飲食。

事後想,當年南音盛行,表演者多在烟花之地或酒筵席上演出,有什麽人,聽見這麽惆悵、低迥、滄桑、充滿幽怨的歌聲,而仍能逸興遄飛,觥籌交錯?

我覺得南音非助興樂曲,而是歌者和樂師通過南音,細訴衷腸。這些心事,只宜細聽,不宜喧閙。

下次若再去聽南音,只點清茶、淡酒,好好的洗耳恭聽!

(此文照片由友人Susan Wong 提供)

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悠然見南山>部落格一年盤點


去年這個時候,我開始了這個部落格,時光如流水,一瞬間,竟已流過365天了。

去年春,我們同屆畢業的中學同學,在有心有力的潘仔、Jinna、Bear Bear等號召下,搞了一個又温馨、又熱閙、又嘈喧巴閉的 Reunion。短短兩天的相聚,怎能盡訴四十多年的離情,於是想到打造一個平台可以讓舊同學們互相聯絡、互通消息。老同學Bear Bear是我們那班人中的 Techno-Queen,她在百忙中,抽時間為我們這班老同學,建立了一個屬於我們的部落格—PB68!

同齡人真是最好的榜樣和鼓勵者,受了 Bear Bear的影響,我也想着要打造一個網誌,寫寫退休生活。去年秋分過後,天氣轉涼,我大概是秋季人,天氣轉凉,我心才能沉靜下來,才能坐定定,做點需要用心的事。於是在Bear Bear的指導下,我也學着開了個部落格:悠然見南山。

開始時,當然錯漏百出,笑話連篇,但在Bear Bear清晰的指引下,慢慢像樣起來了。回頭盤點一年所寫,竟然也有百多篇網誌了。

內容方面,寫得最多的當然是<退休生活>和對這種生活的反省。其次是書寫屬於我們那年代<嬰兒潮女子>的獨特經驗,每一個年代,都有屬於那年代的成長特色和價值觀念,但個人生活體騐畢竟狹窄,所以只能用一己所見所感,率性道來。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書寫有關植物的<大自然教室>,大自然雖不言不語,但她美麗、堅靱的生命力,却給了我最愉悅、最難忘的心靈教化。

網誌需要讀者,正如對談要有對手一樣。我尤其感激在我網誌留言的讀者,他們主要是我的同學朋友,沒有他們的支持鼓勵,單靠我自說自話,自言自語,是很難支撑下去的。但知道有同學朋友在讀我的網誌,我便不敢怠惰了。寫網誌初期,台灣的小小鳥,幾乎每天都飛來南山,有空沒空都在留言版鼓勵幾句,我實在銘感於心。小小鳥大概是我們中最早寫網誌的同學,她自然了解,單獨啁啾,是寂寞的,所以不忘每日為我打氣!

更感激山鬼的留言,他的博學和對事物的深刻觀察,使我的網誌留言版增加了深度和廣度。我知道我的很多朋友,都不忘看文章後的留言,有些朋友甚至是特別為讀山鬼的留言而來,能有一位這樣有識見的朋友,金兔覺得真是又惶恐又光榮!

雖然<悠然見南山>的讀者人數,還差兩百多人才過萬,人數實在不算多,但樂莫樂於以文會友!平日與友見面交談,都只能停留在 “今日天氣哈哈哈” 的最表層溝通,鮮有機會較深度地交換意見和感受,而藉着這個網誌平台,反更能深入了解同學朋友對事物的看法,這真是意外之喜!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涼風有信,屬於我的季節又來了,這以後,不論雲淡風輕,還是秋風秋雨,我又將帶着我的寶貝傻瓜機,在南山脚下,繼續尋找書寫的題材。希望我的同學朋友繼續給我打氣!

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音樂椅


在新界盤桓久了,不免興起約友人在市區蹓躂蹓躂,吃個午餐或下午茶什麽的。

由新界乘車到港島,足足一小時有多。途中但見車廂偶有空座位,立刻便像我們小時候玩音樂椅一樣---爭位坐。這遊戲就是椅子永遠比參加遊戲的人數少,音樂響起,我們圍着排成長陣的椅子而行,音樂一停,便得立刻搶佔椅子,搶不到的便被淘汰出局。在車厢內,長者永遠是輸家,不過,香港的年輕人倒還好,一般都不會和長者爭位坐的。

近年,車厢越來越擠迫,地鐵公司為此盡量減少座位,以便騰出更多空間,設立企位,因企位所佔的空間較少也。站在公司立場,多一個乘客,便多一份車費收入,佔地方的椅子不會生財,當然除之而後快。這表示,由上車到落車,由新界出發的我,站足一小時的可能性更高了。

不坐公車,自己開車去吧,那不是音樂椅遊戲,而變成辦公室升遷遊戲---論資排輩,前車未去,後車郁不得其正。長長的車龍,前後相接,真是考驗司機耐性的好方法。

在香港,只要你留意,幾乎任何地方都要玩搶椅子或排長龍的遊戲。

餐廳茶樓永遠常滿。你預早訂了位,也不保証到埗便可入座,有時仍得罰企。有些食肆,算是有等待處的,但椅子仍然限量供應!說到底,還不是因為等候處不會有收入,如果有多餘空間,自然是讓有錢可收的餐桌佔先啦!

餐後逛商場,也不能從從容容,走走停停,找張椅子或梳化歇歇脚,因為也是同一道理,空間是生財之地,擺兩盤花,放幾張椅子桌子,便是可以生財的咖啡座或甜品店了。椅子可不是給閒人免費閒坐的!

你說香港不好住嗎?那大概不是,否則何以這許多人扭盡六壬、 “打崩頭”都想成為香港居民,但你說好住嗎?欲顯然,這城市缺乏了一種從容冲淡、平和儒雅的生活態度。為了賺錢賺到盡,空間寸土不留,人在其中,怎能從容!

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越洋而來的助力


星期日,由上環坐電車向灣仔而行。沿途所見,外籍傭工,特別是來自菲律賓的打工女子,仍然坐滿天橋、行人路、特別是獅子銀行總行的地面通道。

逢星期日,這些菲律賓女子,在中區這樣席地而坐,少說也有三十年了吧!

三十年前,香港經濟發展轉趨蓬勃,工作機會處處,連我這樣一個女子,也加入了職場大軍。為此,家中的各項家頭細務,就外判給越洋而來的菲律賓女子去做了。而我,則成為了周末媽媽和兼職家庭主婦。

雖然我這個職場女子,心中有時不免自責,覺得自己對生命要求太多,以致任何一個角色都做得不盡完美。但就是因為有了來自海外的助力---家務助理,我們終於嚐到了我們的上一輩較少機會觸及的職場生涯。我們除了扮演傳統的女兒、妻子、媽子角色之外,還有機會知道何謂工、商業社會, 以及作為這個工、商業社會的小螺絲釘是怎麽一回事。也因為工作機會,我們終於可以畧窺過去幾百年來,只有男子才知道的所謂 “賺錢、賺生活” 的各種酸甜苦辣的職場滋味。這種種經歷,使我覺得人生好像真的沒有錯失過什麽。為此,我深深感激我的家務助理,沒有她們的助力,我那來這許多的生命體驗!

我們中國人,過去數百年,也是習慣飄洋過海,到處打工的民族。但我們每到一地,總會互相扶持,聚居,慢慢形成社區,然後逐漸發展成可以安居樂業的中國城。但這一批來自海外的打工女子,看她們也是鄉情滿滿,互相照護的,但何以三十多年來,却仍未有一個較像樣的、不必受風吹雨打;讓她們歡渡一周只有一天的聚脚地呢?近十年來,還有一批來自印尼和泰國的打工女子,她們也只能在銅鑼灣及維多利亞公園一帶相聚,儘管我們見她們聚會時,總是笑聲朗朗,一派樂觀,但顯然,香港對她們的福祉,却未有足夠的關顧。

這些越洋而來的家務助理,為香港的發展,其實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我們未必可以為她們建一個菲律賓小區,但提供適當的聚會場所,無需她們坐在舖着紙皮或報紙的地上,應該是可以做得到的吧!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Bittersweet


在一個冷氣開得勁,只賣名牌衣飾的商場內,一間由玻璃圍成的花檔旁,竟然有一瓶開得閙烘烘的Bittersweet,孤伶伶的倚在瓶內,我恍如他鄉遇故知般迎上去,好好的把它打量了一回。

真是久違了,Bittersweet! 一別三十多年了!

那是七十年代,我第一次離家,在美東一所私立大學做交換生。我從來不知道我有這樣愛家、愛港,直至離開了,才夢魂顛倒地日思夜想着我的故鄉---香港。

我住的是國際宿舍,與來自德、法、西班牙的外國交換生同住,至於在學外文的本地學生,也可申請入住,目的也就是讓學生與來自外地的交換生多作接觸。

記得那是個紅葉滿園的十月,黃昏來得很早,我由校內的小郵局回宿舍,當天收不到信,心情低落,甫進宿舍門,那個來自德國的交換生Eleanor,給我送上一束紅菓滿枝的Bittersweet,說是給我解鄉愁的。

這是我第一次認識Bittersweet,一種生長在美東的藤本植物,伊說是她當日採自野外。
我喜歡那植物的名字,也喜歡那橙紅的菓子顏色,但最令我難忘的,便是這異國女孩,她大概也是鄉愁滿懷,故此能感受我的愁苦,主動伸出了友誼之手。

這束Bittersweet,放在我的窗台上,竟數月不敗,而我也慢慢習慣了新生活。這以後,Bittersweet成為了我的甜美回憶之一。

那年,我們時常結伴出遊,到林中賞雪,到南部的D.C. 看櫻花,她說她的愛情故事,我訴我的感情煩惱。有 Party的時候,我們交換着衣服穿,但由於我身形偏瘦,她老投訴穿不進我的衣服。。。

一年交換計劃完成後,我往西,她留東,初時還有信簡、明信片來往,慢慢的不知如何,音訊便斷了,只是,我從來沒有忘記她。。。

退休後,我尋出她家在德國的通訊地址,希望能再連線,也曾在網上尋人,但音訊全無。但她的那束Bittersweet, 却在我的記憶中,紅艷如昔。

2011年9月8日 星期四

好乖,真叻!


去醫院探望一位卧病的長輩。

探病永遠不是愉快的事,看着平日好端端的一個人,忽然蒼白著臉,被困床上,手上身上插滿牽牽絆絆的喉管,看着都辛苦。

我那位長輩,平日威風澟澟,說話聲如洪鐘,不高興時,濃眉一揚,眼睛一瞪,胆小的,早已矮了一截。但當日,却見他平躺床上,面色臘黃,呼吸微弱,有如蛟龍被困。。。

英雄最怕病來磨,但另一類折磨,不知會否來自年輕護士隨口而出的說話。當日我們問起他飲食睡眠情況,那位照顧他的護士閒閒的說: “佢好乖,送來的食物都食晒,夜晚睡得不錯,識自己去厠所,真叻!”

不知道為什麼,我對護士這些說話,竟有被冒犯的感覺。好乖,真叻,是大人對小孩子說的話,我那位長輩,什麼時候變成小孩子了?然後,相同的回憶湧起,無數次,當我去老人病房探病時,就會聽到乖、叻這些字眼,我雖覺得奇怪,但並沒有怎樣上心。但這次,我去探望的是我敬重的一位長輩,這些字眼就變得刺耳了。我不知道護理訓練課程中,可有病人心理學科,這是一種恰當的護理手法嗎?

我覺得好乖,真叻這些說話,是對病人心理一種矮化、弱化的策畧。為了易於管理(控制)病人,故把病人放在一個弱化了的地位上。

我回頭看看長輩,但他表情並無特別。是病痛使他無法表情,還是他其實不介意?!

事後我再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假如是我病在床上,當我聽到護士說我乖,說我叻時,我是否仍會覺得被冒犯?也許,當人全力與病魔搏鬥時,這些都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了。只是,我想我還是不會喜歡被人當小孩子看待的。

2011年9月4日 星期日

現代遊牧民族


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帶着簡單的家當,趕着牲畜,那裏有水草,便去那裏。到了今時今日,城市的打工族,便像遊牧民族一樣,那裏有工作,便搬到那裏去。

我們那年代,尚有一份工做足一世的傳奇故事,就算頻頻轉工,那轉來轉去,也鮮有轉出一個城市範圍的。但世事多變,新一代的打工族,面對的是另類職場生態,長期工種幾乎不存在,故每經若干時候,便要轉工,轉工時,不但轉城市,更多的,是跨城、跨國地轉工!

我的孩子在求學時期,都曾在外,每逢放三兩天的短假,學校關門,而他們又回不了香港的家,住不起酒店,那就得在認識的同學、朋友家中借宿。他們曾住過別人家中很正式的客房、也睡過朋友家中客廳內的沙發、甚或帶一個睡袋,在別人家中「打地鋪」。。。

我對這些曾經照顧過我孩子的家庭充滿感激!他們不畏麻煩,讓我的孩子在一個安全的環境度過一個短假期。有些接侍的家庭,還特別在家中搞些聚會,把我的孩子介紹給他們的親友認識。有些則開車帶孩子們出去遊玩,務使他們有一個愉快的假期。我總覺得,他們是我孩子在成長路上的守護天使!

年來,孩子們的同學和朋友都長大了,又剛碰上深造、揾工的年齡。全球化效應下,亞洲的工作機會,看來(?)比歐美多,於是那些年輕人,就像遊牧民族一樣,追逐着工作或進修機會,飄洋過海,來到亞洲。

身為父母的,不論孩子多大,都不免對在外的孩子,牽腸掛肚。所以,每當我的孩子說他們的同學朋友要在香港過境或短住,欲借宿數天,我總是盡量的想辦法接侍。香港居住環境狹窄,眾所周知,故每次接待客人,我都得東挪西移,騰出空間,也盡量安排或推薦各類参觀活動,使他們更瞭解香港和亞洲。希望我的小小努力,使這些大孩子的父母可以安心,也希望這些逐水草而居的現代遊牧民族,在選擇地方駐紮之前,能對當地的文化和生活有多一點點的了解。

我很知道,遊牧民族的生活,是靠天、靠地、靠彼此守望相助!一點也不簡單呢!

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東鐵車厢內


家住新界東,出入市區要坐火車,正確點說,是坐東鐵。

這條東鐵,由紅磡開出,大多以羅湖和落馬洲做終站。自從內地開放自由行之後,東鐵幾乎任何時候都擠擁不堪。在未有自由行之前,如果時間計算得對,東鐵常客是可以避開繁忙時間的。在非繁忙時間坐東鐵,車厢安靜,旣有座位,又能飽覽路軌两旁的郊野風光,那旅程實在是一種享受。但自從實施國內旅客自由行之後,此情不再。

今時今日坐東鐵,好像任何時間都擠滿了內地旅客,還帶着大件小件的行李箱。年輕點的,行李箱之外,往往帶同他們的年幼子女,還有子女們的座駕---堅實龐大的嬰兒車。今日的內地遊客,大都衣著光鮮,反而大部份香港人,近年好像不大講究外表了。當然也有些旅客,衣飾較土氣,但看起來都是蠻醒目的。

興奮的自由行旅客,在車厢內,都張大喉嚨,不自覺的表現興奮之情!尤其是活潑好動的小娃娃,他們或跪坐在座位上,雙眼忙碌的向窗外東張西望,小手指點江山,問長問短。或在人叢中鑽來鑽去,跳上跳落,作為家長的,有些無動於衷,有些則不免大聲喝斥,所以車厢都充滿了聲音,但那調子是生氣勃勃,充滿能量的。

是的,作為香港人,面對噪音和擁擠,有時不免皺眉,但如果細心一想,我們也曾經此情。先說小時候,去沙田紅梅谷旅行,已是大事,之前一晚已經興奮得睡不著覺,旅行當日更是吵吵嚷嚷、大呼小叫的在路上玩作一團。然後,香港經濟起飛了,我們這一代香港人,幸運地剛碰上好日子,也曾風風火火的帶着銀両,遊遍五大洋、七大洲,中間出盡洋相之事,大概也不在小數。如今,我們算是看過世界,學懂世故,便開始冷眼旁觀,對 “新發財”指指點點了。

體驗和感受新事物,是一種權利和樂趣,到一個慕名已久的地方旅行,因興奮而偶然失態,也是可原諒的。需知,中國近年雖說富起來了,但很多旅客,大概都是節衣縮食,儲夠盤川,才能上路,而他們揀選香港,當然是這裡有吸引他們的地方。君子成人之美,我們身為地主,應該盡量給來客一個美好的旅遊經驗。

但,無可否認,東鐵車厢管理的確不夠完善,以致人、貨爭位,不要說本地人不習慣,外來遊客大概也不見得滿意。如果東鐵設有行李托運服務,或車廂內增設行李架,或可大大解決擠迫問題,至於嘈雜的聲浪,雖說乘客的行為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但亦必有方法可以減低噪音。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從來都是八方賓客似雲來,營造主客都滿意的車厢環境,地鐵公司責無旁貸呢!

2011年8月26日 星期五

秋天還會遠嗎?



夏日苦熱,我每日都在盼秋天快點來。

日前看見日曆寫着 “是日處暑”,連忙上網查一查處暑是什麽節氣,才知道原來處暑是表示 “夏天暑熱正式終止” 。我當然知道這二十四節氣主要是根据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的天氣情況而制訂,對位於南方的香港來說,二十四節氣並不能完全代入。處暑以後,香港還有一段日子要熱呢。但最底限度,可以開始盼望:秋涼的日子不遠了,秋老虎展其餘威後,清爽的秋光就會翩然來臨!

秋天,可野遊、可持螯賞菊、可坐在乾淨的露天咖啡室飲咖啡、喝茶、看人---看紅男綠女穿着當季的秋裝招搖過市!。。。夏天太熱,一身的汗,誰耐煩穿衣打扮,秋天,秋天才有好心情。

夏日的鳥兒,愛躲在葉蔭下避暑,牠們也怕熱,所以不愛在夏日唱歌,但處暑剛過,這兩天的早上,卻聽見鳥兒,站在樹梢,快樂宛囀的唱開了。我的人生樂事清單中,早上被鳥鳴喚醒,肯定是其中一項。

還有,秋天的美食也令人期待:圓大多汁的水晶梨、軟的硬的紅色柿子、還有大閘蟹。。。

當然,在秋天,我最期望的還是遠足。秋風中,陽光下,輕裝便服,與志趣相投的朋友,跑到野外去看山看水,如果喜歡攝影,更可以帶着長、短鏡頭,到溪邊追逐蜻蜓點水,亦可聚焦花叢,看蝶如何戀花!

只要有盼望,秋天的好日子一定會到。


(此文章的蜻蜓照片由友人Susan Wong攝於大埔鳳園)

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消逝


小友生病,我想把我認識的專科醫生推薦給他,但因為很久沒去過他的醫務所,又正值暑假,不知他會否去了度假。為免小友撲空,我預先打一個電話到他的醫務所查詢一下,換來的消息是:他已過身!

我一時反應不過來,呆在當場,電話那頭繼續有聲音在說。。。有其他醫生可作選擇。。。

那位醫生年紀與我們不相上下,看了他超過二十年了,每次見他,他總是帶着温靄的笑容,說話慢條斯理的,遇到什麽重症,也沒有什麽大不了似的,表情永遠是「個天跌落嚟」,也只不過是一床軟綿綿的白色冷氣被!我就是喜歡他的從容和成竹在胸的工作態度。雖然相識二十年,而關係也只止於病人與醫生而矣,最多交換一下最表面化的場面話,例如記得他說過澳洲是他最喜歡的潛水地點啦,家人都移民在外啦等等。。。

但他的存在,使我安心,我知道,有那麽一個專業人士,在我需要他的時侯,他就會在他的診所,微笑着聽我說病情,安安靜靜的診治,然後對症下藥,若干時日後,藥到病除,生活恢復正常。但今次這通電話,却在我毫無心理準備之下,突然發覺失去了這樣一層我依靠了很久的安全網,心中十分惘然。

曾經有人說過,老去要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便是「失去」:失去青春,失去工作能力,孩子離巢,配偶離異/離世,朋友相繼說再見。。。但從來沒有人說過,你熟悉的醫生會說再見,而且是在你毫無防備之下,永遠在人間消逝。。。

原來醫生都只能擊退病魔,死神,卻是無法避開的!

願他安息。

2011年8月18日 星期四

小肌肉運動




我有一個女友,雙眼皮,長睫毛,眼瞼低垂,看人時,常給人半夢半醒的感覺,非常迷人。工作時,做的是文書工作,早期低頭打字,審閱文件,眼瞼常垂。其後改電腦操作,雙眼應平視屏幕時,眼瞼卻怎樣也不肯向上,迫着讓頭向後稍抬,雙眼才能看清電腦屏。身為她的老友,不免對她胡說八道一番,還要歪理一大堆:我說你這是平日不肯睜大眼睛看人看事的後遺症,眼瞼缺乏開瞌運動,所以到你要它工作的時候,它就不肯動了。

我這樣說,其實半真半假,半假是,眼瞼這東西,也有遺傳原因,例如眼瞼特別厚重,天生不夠靈活等。半真是,我的個人經驗告訴我,身體大小肌肉和器官,如果缺乏運動,是會退化的。

退休初期,興許是工作時說話太多,一旦退休,想讓自己靜靜的沉澱一下,所以懶得說話,但幾個星期下來,竟然發覺自己的聲帶不聽使喚,斥喝無聲,連抑揚頓挫都難以控制。這才想起,何以有些人年紀大了,連聲音也改變了,但亦有人容顏大改,聲線却如昔。這以後,我便不敢扮Cool了。需要說話時,便說話,覺說話無聊時,便唸唸唐詩唱唱歌,只是自覺歌聲嚇人,唯有在浴室與水聲唱和。

所以,我勸女友,如果不想動手術改動眼瞼,不如每日「担天望地」,看鳥兒由一枝跳向另一枝,看蝴蝶翩翩,由這花到那花。抬眼看人,睜眼聆聽。總之,就是要眼皮和眼球有足夠的運動!

嬰兒潮退休人士,對運動是不敢忽畧的,只是在運動四肢之餘,不要忘了小肌肉也是需要日日操練的。

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只因天氣太熱


以前我的一位中學老師曾說:熱帶地方的經濟發展,一般較亞熱帶地區的地方落後,原因是熱帶地區天氣太熱,使當地居民懶洋洋,故此經濟受了拖累。那年代,政治正確這類口號大概還未發明,否則我們這位中學老師麻煩就大了。

不過,現在再回想,他也許是對的。我是閒不住的人,愛無事找事做,但曾幾何時,香港的亞熱帶夏天,氣温高得像熱帶地區,熱得人懶洋洋,什麼都不想做,只想躲起來。

我以前一向喜歡夏日。大自然的色彩和氣息在夏日特別濃烈,花紅樹綠,海洋閃閃發光。地面讓太陽曬得熱騰騰,那時最愛脫了鞋,在滾燙的地面跳躍、玩樂,滿面滿身的汗,用涼水一過,簡直有重生的暢快!

但不知怎的,近年却越來越討厭夏日。太熱的天氣,使人無法靜下心來,以致無心工作,又拒絕外出。在香港,留在室內可以做的事,實在很少。廚房太熱,不想久留。家中長開冷氣吧,又內疚使地球變暖,不開冷氣呢,真是熱得受不了!

立秋早過了,不是說閒過立秋嗎?

去年秋分過後,我開始了這個悠然見南山網誌,我發覺天涼時,特別想動筆,這個八月,太熱了,所以寫少了。。。老朋友來電問原因,只好怪天氣,來為自己開脫。

老天爺器量最大,大概不會見怪!

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暫且抽身


身邊的朋友們正陸續退休,本以為從此可以過較逍遙的生活了,但不旋踵,却又挑起另一個重担:就是照顧家人。我認識的多為女性朋友,不知是出於先天,還是後天培養,負起照顧角色的多為女性。

退休要照顧的對象多樣:包括茶來伸手或不幸卧病的老伴,有病無病的年老的雙親,旁及活潑好動的孫兒孫女。

能夠照顧別人,有時深入想想,是一種福氣和緣份。更表示在退休之年,你的身體還算健康,你擁有家人,並需要你的照顧。只是日以繼夜的照顧,時日一久,是很磨人的。我老是有意無意的鼓勵需要照顧家人的身邊朋友,有時不妨短暫抽身,離開家門、病房,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

回想年輕時帶孩子,時不時有育兒專家建議,照顧孩子的時間,不在長短,而在質素,快樂的媽媽才會育出快樂的孩子,所以總是鼓勵年輕的媽媽,不時打扮自己,出門透透氣,看場電影跳場舞!也應記得,很多人以為在職場位高權重,自己一旦放假,天會蹋下來,誰知銷假回來,辦公室一切如常運作,太陽照舊升起,氣氛可能比你在辦公室時更熱烈呢!

退休之後,照顧家人或湊孫,其理亦一。廿四小時,日對夜對,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會膩煩,若能作出妥善安排,由別人作短暫照顧,反讓大家都有呼吸空間,到你重回照顧崗位時,你的眼神會更温柔,你預備的飯菜會更可口,你和被照顧者,都會更珍惜彼此相對的日子!

不信?何不試試看。

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

閒說果木


(一) 苦瓜

有人說:「夏季炎熱吃點苦,去熱又消暑。」近日天氣暑熱,所以常以苦瓜入饌。我喜欣賞瓜果,所以每以刀剖瓜後,常細察瓜果內部,對苦瓜亦然。每次切開苦瓜,審視內囊,我都深深感受到植物對生命延續、物種繁衍的重視和盡力。

肥厚多汁的苦瓜肉內,附有厚厚一層像棉絮一樣、但又微微濕潤的鬆軟纖維,纖維內,藏有幾十個小得像人類第一節小姆指那樣大小的子囊。子囊毫無縫隙,安安穩穩的連在那棉絮一樣的纖維上。子囊內部,平滑如絲,裡面的顏色才真的美呢,那是一種最温柔細緻的淡胭脂紅!

至於子囊內的苦瓜種子,則和苦瓜外表一樣有性格:種皮是薄薄的硬壳,邊緣凹凸巖巉,兩面還有花紋。由果肉到種皮,層層疊疊要保護的,就是苦瓜得以生存、繁衍的白色種子。

那麽小小一粒種子,就是被如此珍重的保護着。

(二) 春在枯木

在臨水的林間野遊,遠遠見一段只有兩三尺長的木頭橫卧在地,木頭身上高高低低排生着幾棵可愛的幼苗。看真點,那段木頭其實是連根拔起的一截樹幹。但見樹木主根完全外露,黏在根上的泥土,早已乾碎散落。日晒雨淋下,此樹幹理應早已枯朽,如今不但未有枯死,還在倒臥的樹幹上,長出了青嫩可愛的新樹苗。

我好奇,趨近細看,才見貼地的那一邊,還有一兩條支根埋在泥裡。大概就是靠着這幼弱的支根,吸收養份,以維持木頭的養份。

倒下的樹幹,自我求存之餘,還不忘滋養新芽,以保持植物繁衍的最大使命。

樹木瓜果,沉默無言,但它們傳達的,有關生存的信息,却強烈得使人無法忽視!

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普通人


一本有關青少年心理著作的作者說,青少年有兩個問題常在心間:
1)我正常嗎?
2)我是否與別不同?

其實這兩個問題並不限於青少年,我等成年人一樣有。

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同,我們拚命要與別人看齊,潮流興什麽玩意,穿戴什麽衣飾,修剪什麽髮型,一於二仔底死跟!以求融入某個階級,某種文化,某類形像,卽是模仿心目中的某些人物行為、階層特色,以宣示:我與你一樣。

但亦有人,完全不甘於與人一樣,心底裡,衷心相信自己是特別的,與別不同的。只是不知如何,竟會與一班普通人,生於同一個家,同一個階級,有時,限於現實,只得委屈求全,但時勢一改,便背叛一切使他與別人一樣的品味、行為配套,包括家人和所處的社會階層。直到有一天,他被公認是真的與別不同了,才會忽然回過頭來,與以前的他,或他周圍的處境「講和」。

其實兩種心理都是殊途同歸,都是渴望被接受、被欣賞、被愛!只是,這個接受他、欣賞他、愛他的對象,必須是他心目中看重的人、文化、階層。

人的出生和歸去其實都是大同小異的,但中間的這幾十年人生,却是一本又一本的人生演義。是的,人有賢愚貧富美醜,也服膺强中自有強中手,一山還有一山高的觀察,只是,智者早說過了:萬物以不齊齊之。真不明白何以人還要經歷自苦、自作孽,去體認我是正常的,或是我是與別不同的。也許項蓮生說得對,「不作無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

說到底,我們其實都只不過是普通人。

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

恩保德神父


在一個會議上重見恩神父,他說,四十年未見過面了。其實是,十多年前見過一次的,他忘了。怎會不忘呢,他每日見的教內、教外人這麽多,他要傳道,要開會,而且他應該七、八十歲了吧。只是,他精神瞿爍,雙目炯炯,眼神火熱,仍然充滿幹勁,看着他,我是會自卑的。

以前就讀的天主教中學,每年有一次避靜,這位廣東話流利的意大利神父,曾經做過我們的避靜神師。避靜中,他當然說了很多大道理,但我記得的竟是最微末的小事。他在一次講道中曾說: “如果我早上醒來,有新的肥皂和牙膏可用,我就會很開心,我喜歡那種氣味。。。”。

中學時期,我正處於憤世嫉俗,喜歡講一些自己都不明白的大道理的年齡,而恩神父却及時提醒我們要懂得欣賞生活中的小小快樂,為垂手可得的小小享受而感恩。

其後,有機會幫恩神父做一些錄音、朗誦的活動,這位愛說廣東話的神父,每日掛在口邊的口頭禪是 “好靚、好美麗!”,我學着從他的眼光看事物,也逐漸看到了很多隱藏不顯的美麗人,美麗事。

但升上大學後,與教會接觸漸疏,又跑去美國過了幾年生活,於是與恩神父失了聯絡,只間中從別人口中聽到他曾去工廠工作,親身體驗賺取 “我日用量”的勞工生活。幾十年間,他還做了很多富有創意的福傳運動,更强調要好好利用傳媒做福傳的工作,但由於我已很少參與教會的活動,所以其實所知甚少。

只知道他近年努力於 “齊家運動” 。恩神父深信家庭是社會的基石,家庭破碎,社會也會支離。。。

祈願天主賜這一位教懂我在人生路上,欣賞兩旁不同階段風光的神父,繼續熱情、健康和充滿力量!

(此文所用照片由Chester拍攝)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人生功課


忘記了什麽時候看過一些宗教文章,說是每人在世,都有功課要學。

為此,我常自問,我要學的人生功課是什麽?當然,我要學的功課多的是,但從來沒有想過,我最應該學習的,就是耐煩,耐得重複!

我是一個不耐重複的人,求學時期,為了不想重讀舊課文,我一定努力使自己升班,以避過那些相同的書本。做事時,選了傳媒工作,貪的也是日日新鮮,不必朝九晚五,每日做相同的工作。

好看的電影和書籍,從來不會重看,理由是,生命苦短,好看的電影和書籍那麽多,我何必浪費寶貴的時間。

最恨聽別人重複又重複的說話,有時聽別人多次重複某說話,甚至會產生憤怒情緒,覺得那人簡直阻碍地球轉動,人類進步。。。

為了使自己不蹈覆轍,總是小心地留意着,盡量不重覆自己。

但原來太陽底下無新事,春、夏、秋、冬年年輪轉,生、老、病、死代代循環,過去了的潮流會回歸,人的性格有相同,樣貌會遺傳,一切都在重複又重複,我為何不能面對現實,只求日日新鮮!

況且,一切的重複,其實有其變化,春夏秋冬看真點是年年不同,我們這世代的生老病死與前比較,無論形式與內容,都改變了,回歸的舊潮流,卻是以全新的面貌和組合出現,一切其實都大不同。某人愛不斷重複相同的說話,那表示,他的那番說話對其有特殊意義,而你未用心聆聽。

我太看表面,太愛新鮮,以致錯失了看似不斷重複的人生與大自然,其間的幽微改變與複雜的重組與更新。

這一人生課,來得何其遲!

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永不完結、無始無終


剛吃完午飯,洗碗抹枱,幾小時後,又要張羅晚飯吃什麽了。

身體髒了,房間凌亂了,於是洗洗擦擦,耐心整理,若干小時後,一切又回復原狀。

早上睡醒,忙忙碌碌的過了一天,又到晚上,倒頭便睡,明日又重複相同的生活。

打破每天同樣的生活, 偶然做做逃兵,或是計劃作一次長程或短程的旅遊; 於是執行李, 上飛機, 在外地看山看水, 但仍逃不脫三餐一宿, 回家, 依然過平常日子。當然也可長年流浪,每隔若干時間換一個地方,成了習慣後,過的也只不過是平常日子。

一人生活太沉悶,找一個伴,有時半途拜拜,有時行畢全程,有時搞搞新組合,有時嫌煩,樂得孤家寡人獨自逍遙。

然後製造或不製造下一代,慢慢老去,病或不病,都要辭世,留下的位置,自有自己或別人的年輕一代逐步替補。。。

生活是一個永不完結,無始無終的循環過程。

以前常有焦慮感,要在有生之年,做這做那,一定要完成某一計劃,做好某一個任務,完成自己想像出來的人生使命。但原來所有的事其實都永難完成,循環不息。生活中唯一能擷取的,也許只能是瞬間的快樂,短暫的滿足,一刻的清淨。。。所以,從此後,便學習每日只盯着手邊的事,把它做好。體味心中那一刻的快樂不快樂,然後儲存在時間之流中,還能回憶時,不時翻出來回味一下,若記憶遺失了,那便任它漂流在時間之流中好了,旣然可以遺失,那大概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真的,生活只有當下,別無其他。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好玩大過天


最近,40人在維園跳大繩,打破了健力士記錄,又上了新聞頻道,儼然像一回事了。這年代,什麽都要比賽,什麽都要打破前人記錄,不知樂趣是否因此增加了?

我們小時候也流行跳大繩,一放小息,便奔到操場霸位。須知,跳大繩的道具雖然只有一條長繩,但大繩上下左右擺動時,卻需要大量空間。如果合玩的同學人數多,還要預留走動和排隊的地方。記憶中,同學其實很少會為爭奪場地而有衝突。

跳繩眞是一種充滿彈性的玩意,是我當年的強項。那玩意可以一人自娛,又可以兩、三人,以致數十人共跳。玩的花式又多,又能自創花款,只要雙脚沒有絆倒,便不算輸。我們那時跳大繩,純為好玩,從沒有想過為強身健體而跳繩。小孩子遊戲的動機只有一個:好玩!好玩!好玩!

跳大繩真是一項長青的遊戲,還有兩項時不時强勢回歸的遊戲,就是搖搖和呼拉圈。

第一次看搖搖表演是在我讀小學時,那位表演者是個金髮藍眼的外國人,他出神入化的表演花式,使土包子如我,看得目瞪口呆,最神奇的一招是,那個搖搖在舞台地板上彈跳,像一隻調皮的小狗,煞是可愛。但到我試玩的時候,卻怎樣也做不來,於是認輸,從此只看別人玩。

呼拉圈這玩意可是學校上體育堂時的其中一項活動,那時候用的是藤圈,不像目前見到的那種色彩繽紛的塑膠呼拉圈。至於其效用,至今不明。

以上這些玩意,每隔若干時候,便會在香港流行一陣,然後又會聲沉影寂。那情況,有點像我想不到該寫什麽時,便會把回憶百寶箱拉出來,晒晒太陽一樣。當大家都想不到新玩意時,那些舊玩意便回歸了。

其實我最愛的玩意是踢毽和抓子,但好像永遠流行不起來,有時一個玩意能否成氣候,也是要看運氣的。

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繁花落盡見真章


過了六月,連大花紫薇都開遍後,香港的樹木忽然繁花落盡,褪去色彩,枝頭但見綠葉成蔭,飽飽滿滿的迎向夏日的艷陽和傾盆而下的雨水。遙望遠山,葱葱鬱鬱的深淺綠,色彩雖然不再繽紛,但人的眼睛却清明了,心靈也沉靜了。在夏日,植物的生命歷程,到達了一個承先啓後的時刻,它要為本身的生存和繁衍下一代作準備了。

盛夏的植物,缺少了蜂媒蝶使在旁擾攘,看似寂寞了,無趣了,不再多姿多彩了,但卻是他們本身最忙碌的時節。它們看似無聲無息,只有青一色,但根部卻在泥土下默默努力伸展,吸收泥中的養份。樹冠部份,茁壯的枝葉,努力向上,爭取珍貴的陽光雨露,製造食物,為需索日多的種子,預留生長的養份。

夏日的植物,多像人類的中年時期,經過無數的擾攘,尋覓,嚐試,考量,碰壁,最終認定了某一個人,某一項事業,然後靜靜的安定下來,脚踏實地的過平常日子。看似無趣,但却充實,日子過去,慢慢的便成就了一個家庭,一項事業,一宗值得獻身的使命,一段忙碌豐富的人生路。。。

人生看似複雜,但其發展實像大自然一樣,明明白白,四季分明的!

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互動晚年生活--生活小區夢


曾與老友戲言,當我們老時,找一處環境清幽的地方,一齊搬家,住近彼此。但需仍然維持獨門獨户,以免相見好,同住難。住得近,閒時可以齊齊尋歡作樂、飲茶看花,有事時,又能互相照應,彼此守望。再想想,這個主意其實不錯。只是,規模得放大一點來做更好玩。

找一塊前臨流水;後倚青山的平坦地段,找建築師,各依喜好,起十多間平房,多點朋友一起住。 每間面積不要太大,以能自理為主。地板要能防滑,屋內、屋外出入口要寬闊,有需要時,方便輪椅自由出入,傢具雜物越少越好,屋內可設一小廚房,喜歡時,煮點輕食。為保護地球,省點電,改用太陽能。門前植花、果樹,旣能遮蔭、乘涼、賞花,又出產水果。晚上不想獨對電視、電腦時,可以串門子、在樹下開露天演唱會、讀書會、弄拳舞劍,各適其適。。。。誰生病了,可輪流照顧、陪伴。縱有外傭,亦可互相分担守護、監督之責,如此一來,外傭會較用心,而子女負担及愧疚之心亦可稍减。

小區內,又可共同耕耘小塊有機菜園,借機勞動,旣能與泥土及大自然保持溝通,又能提供餐桌選擇。閒來,約三兩友人,去水邊泛舟,帶一支釣桿,有願者上釣的魚、蝦,便當作加餸可矣!小區內設小飯堂,平日不想或不能入廚時,有簡餐可供選擇。菜單共同決定,依季節轉換。

設共用小型圖書館、CD櫃,自助形式,信任制,旣能省地方,又能共享資源。小區離市區不能太遠,交通更要便捷,偶然想念紅塵時,可以隨時去潚洒走一回。

忽憶讓我不小心掃掉的山鬼的 Dream House: “宅近青山同謝脁,門垂碧柳似陶潛;好鳥迎春歌後院,飛花送酒舞前簷。。。”我的小區與山鬼的Dream House, 有相近之處嗎?

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花無百日紅-思考晚年生活


住在同一個屋苑中超過十年了,也君子之交淡如水地認識了一些鄰居。十年前看着生龍活虎的中、老年人,一次輕微中風,或一場重病,便忽然像換了一個人。神情萎靡,行動遲緩,語言不清,有些靠着手杖,踽踽而行,有些却由外傭陪着,落寞地在屋苑內散步。我看在眼裡,很有些物傷其類的蒼涼感。

近年,發覺越來越多外傭,僱回來,就是做照顧老人的工作。照觀察所得,有些外傭是很細心的。帶着傘,帶着外套,隨時預備着氣候的突然變化,有些大概學過些按摩,在園內坐好,細細的按摩那需要照顧的病人的四肢。遇到一個好的外傭,有時真是要講運氣的。大部份我見到的外傭却都是虛應故事:一隻手不經意的扶着要照顧的人,或是單手推着輪椅,另一隻手則握着電話,不是高談闊論,便是忙於收發短訊,眼晴從來沒有瞄過她在照顧的人。加之,外傭多來自東南亞國家,文化和語言都不同,大家都不能暢快的溝通,離鄉別井的外傭大概也有說不出的苦,但我看見的總是那老者的孤苦、無助。有時,我實在「睇唔過眼要出聲」,但回心一想,便把話吞回去,外傭看着有人干涉,可以不理,因為我不是她的米飯班主,就算稍稍收斂,一離開我的眼底,她可能變本加厲,把氣都發洩在不良於行;或不善表達的老人身上,那真是好心做壞事了。

更不堪的是,有些老人纏綿床笫,大、小二便都要有人清理,更是苦不堪言,有人巡視,外傭連忙勤快清理,但沒有人看望時,便任得滿床腥臭。。。雖則如此,但有外傭,總比無人無物的老人好了些。

沒有人能保証自己必定有一健康晚年,能夠有尊嚴地生活,那麽,我們能做些什麽,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安安樂樂,無後顧之憂呢?

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聽歌觀劇多面睇----兼答山鬼


小時候,跟老爹往觀京劇。那時,志不在劇,而是那滿滿一紙袋的零食。正當全神貫注對付零食之際,身後忽聞滿堂采聲,我大吃一驚,把一大袋的零食都跌在地上了。從此知道看京劇是可以在精采的骨節眼處,大吼一聲 “好!”的。

我睇廣東大戲較遲,到我懂得欣賞大戲的時候,大戲已經在大會堂演出了。但我聽說,以前看大戲或神功戲時,是容許小販在戲棚內販售汽水瓜子果餅的,觀眾一邊看戲,一邊嗑瓜子好像也是有的。

到後來,開始正襟危坐、摒息靜氣聽交響樂或中樂時,反而覺得小了一點什麼,所以每到一曲精采完成,可以大喊Encore或 “再來一次”時,我是真的從心底喊出來的。我喜歡其中的交流和表達,我看表演者大概也是非常喜歡觀眾有反應的。故此,我對現時年輕一代,聽流行音樂演唱會的文化,其實是不大反感的,有時甚至會樂在其中。

山鬼在我的寫意崑劇留言謂: “。。。試聽所謂港產流行曲,不論音色、旋律、歌詞,相信不過十分鐘,便知評之為下里巴人已是過份抬舉;而此類 “演唱會”之 “聽眾”之尖叫聲、吹哨子聲.......亦與 ‘歌手’同級別。。。”

這說法似曾相識,我的老伴與山鬼言論同出一轍,所以他也從來不聽這些演唱會,也從來不花錢買這類CD。

我雖然也不大去這類演唱會,但我覺得此現象的存在,是反映時代精神的一種表現。所謂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流行文化,歷史潮流不可改變,流行文化也是難以改變的。幸而香港這彈丸之地,大眾、小眾種種娛樂文化仍不乏選擇,這真是要感恩的。

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寫意崑劇


與友往觀崑曲經典折子戲,見文化中心大劇院座無虛設。

一向看這類經典戲曲,從後座望向舞台,眼光所經之處,都是花髮滿頭的後腦。但當日所見,却是不乏青絲烏髮,間中還雜有各色異國觀眾,可見崑典在過去幾年,由白先勇等有心人的努力改良、推廣,終於有了成效。

發源於蘇州崑山的崑曲,盛名遠播,被稱為「諸劇之母」、「百戲之祖」,十年前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口述非實體人文遺產。

像中國文人畫一樣,這場表演的舞台充滿寫意風格。空落落的舞台,安放着一桌兩椅。背景是帶着絲光的布幕,中央部份,綉上一小叢蘭葉蘭花,豆青色的地毯,對應着蘭葉蘭花的淡淡綠意,真是清簡空靈至極緻。

觀眾如我,尋求的只是兩、三小時的感官和心靈的亨受,說得雖簡單,但要達到目的,却是演員的演技,配合音樂和故事內容,才能致之。

外行人如我,靠着字幕看故事,加上演員的唱、做、唸、舞(武) 的確時有觸動之處。但我相信,最能觸動人的,也許就是同理心了。當日的折子戲中,最觸動我的有長生殿的絮閣和還金鐲的哭魁。

前者演楊玉環撤潑,跑到唐明皇與梅妃叙舊的絮閣「踢竇」,那酸風醋雨,又愛又恨,又嚇又哄的表演,道盡了小女人要獨佔愛人的心態。雖然覺得唐明皇身為一國之君,竟與舊愛訴舊情,也得偷偷摸摸,有點匪夷所思,但旣是戲劇,自有一套自圓其說之邏輯。但嫉妒這情人之間的心理活動,却是共通的。

哭魁說的是有才華的書生王御赴京應考,因失考卷而落第。那失意的酸秀才困境重重,旣抱病又意難平。這些都是人生的五味架,大部份人都曾經嚐過,所以特別令人容易代入,使人鼻酸。

雖說內容令人理解,但一句五個字的歌詞,却唱足三分鐘,有時又真的使這個心急的觀眾不耐煩。但哀怨、悲涼、惆悵、纏綿這種種情緒,大概是需要時間慢慢展現,讓人緩緩品味的。

2011年6月9日 星期四

夏日炎炎倦欲眠


這兩年,香港的夏天,明顯比以前酷熱。大熱天時,老人家如何排遣?以前, 一家人住在一起,可以含飴弄孫,家中人多,要早早買定湯料消暑,還要天天變着花樣:冬瓜荷葉薏米湯啦,竹蔗茅根湯啦,花旗参蘋果湯。。。總之就是忙!

但現在,大多數下一代作興搬開住,近年,很多少年夫妻,還學歐美一樣,結了婚,寧願養小貓、小狗,也不願養小孩。理由很多:對婚姻缺乏信心、未來世事難測、經濟拮据,總之都有理由。而老一輩,或與老伴同住,或獨居,需要做的家務不多,亦無兒孫可“湊”,於是便顯得無所事事矣。總不成日夜打麻將,逛街,長年出外旅行。。。於是很多中、老年人不是在家枯坐,便是到有空調的商場枯坐。枯坐無聊,便會打瞌睡。我看着,心中難過,這種老年日子如何過?
昔讀紅樓夢,見史氏太君賈母,兒孫繞室承歡,何等開心。就算小户人家,也都是一家子熱熱鬧鬧的,怎麼到了廿一世紀,長者却都變了孤獨老人,真掃興。

還有一個地方,是另類中、老年消暑的地方,那便是公共圖書館。我們這一代屬於所謂“嬰兒潮世代”的人, 一向爭強好勝。不浪費時間是一個特色,於是到圖書館自我增值,便成為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集體行動。在那裡,旣能排遣時光,又能或多或少增進知識,疲倦時,更能在閱讀椅上閉目養神。分文不花,又有所得,於是公共圖書館中,增加了很多中、老年人。人多之時,坐的地方便不大夠了,於是,圖書館雖多斯文人,但有時不免會見到有失斯文的行為:爭奪座位。這讓我想起,好像還不是很久以前,那時會考,在大會堂圖書館爭奪自修室座位。。。

怎麽一轉眼,便老了?

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學習做長輩


又是節慶大日子!

年輕時,遇到大日子,家族聚會是要到父母叔伯長輩家中,執後輩之禮的,因為這是我們那年代的禮數。

年華逝水,驀然回首,我們竟由後輩升級成了前輩。我們由女兒、媳婦,變成了別人的母親、岳母、奶奶、嫲嫲和婆婆。這種角色的改變,一下子是會令人感覺迷惘的。

我們成長於威權時代,那時候的教育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長輩有無限權威。他們高高在上;發號施令,我們做後輩的,只能誠惶誠恐,低首遵命。但到了今日,情況逆轉,以前的那一套已不管用了。

年前,一位師長極力推薦陳廷三博土的文章,謂可給我們一些如何學習做長輩的建議。是的,重新適應一個新的身份,是需要學習的。

近日重讀陳廷三博士的文章:「金色年華與落寞侍棄」。他提醒我們,今時今日,要做一個稱職的長輩,最忌 「整天百無聊賴,空坐等待後輩來取悅和照顧,自視輩份高,牢牢地把自己釘在高位,其他人似乎只能圍着你参拜,無形中把自己變成別人的包袱和枷鎖」。

真是及時的提點!

節日,是凝聚家人的好日子,而長輩,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成為凝聚家人的黏合劑,過時過節,可集合子孫後輩共聚天倫,歡聚一堂。

但過份強調自己的輩份,事事要後輩遷就,有時是會使後輩們敬而遠之的。所以,要適當地變通一下,可以主動一點,提一點如何慶祝行樂的建議,如果能力許可,還可以做一道菜,買點小禮物,讓氣氛活潑一點。當然,我覺得萬事隨心最好,太勉強是不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雖是親人,也得講究「自然」二字!太做作了,有時可能適得其反呢。

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

學古人消夏


近年,亞熱帶的香港氣候,變得有點像大陸性氣候:夏天酷熱,冬天嚴寒。是以,一向熱愛陽光的我,也漸漸難抵炙身的熱力,而極力避免直射的艷陽,盡量留在家中。

夏日炎炎,兼且日長夜短,如何消夏,頓成難題。有朋友索性離港,跑到南半球避暑去也。我資財短拙,且尚有雜務困身,實在難以一走了之,唯有自求多福,創造我的夏日生活。

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建議:【暑月日出則起,收水草清香之味。蓮方歛而未開,竹含露而猶滴,可謂至快。】(養生記逍 浮生六記)

“日出則起” 倒是可以做到的,雖無蓮、竹為伴,但水草清香之味還是有的。

早餐後,趁氣温仍然温和,可先完成必要的文字功課和必須做的雜務,較能得心應手。

夏日窗外,蟬聲噪耳。明末清初文學家張潮說:【春聽鳥聲,夏聽蟬聲。。。】,原來夏天是作興聽蟬噪的,雖說蟬聲吵耳,但由於音波穩定,竟有安定神經之作用。午間倦甚,會稍睡片刻,聽著蟬鳴,竟能悠然入夢,睡得深沉,真是意想不到!

午睡起來,神清氣爽,最宜讀書。張潮云:【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但我覺得夏日讀史太沉重,改讀詩。 “江色綠且明,茫茫與天平。逶迤巴山盡,搖曳楚雲行。。。”,雖怕熱,不出門,但山山水水都在眼前,多好。

午後有暇,喜製香草綠豆薏米羹,冰凍後,可作小食,可作飯後甜品。此外,另一消暑涼品,也易自製,那便是冰鎮蜜糖檸檬茶。

浮生六記閑情記趣有載: 【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芸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我的冰鎮檸檬茶,若能用上芸娘的荷香茶葉,韻味一定更悠遠。

2011年5月29日 星期日

簷前滴水,幾曾見過倒流---答山鬼


謝謝山鬼洋洋數百字的留言,可見孝道二字,觸動了山鬼最根本的價值觀。

愚意以為父母愛子女之心,是天性、是本能、是使人類得以傳宗接代的預設機制,是以有山鬼所言的父母 “鞠我育我,無條件賜我衣食享用,終生言教身教、關懷、鼓勵、愛護。。。”, 總之,欲使子女身心茁壯成長,父母毫無保留地一切以子女福祉為大前題。當然其中也有例外,卽山鬼留言中所說的 “無良父母” 。而我相信,很多無良父母,其實是迫於現實環境,才會變作無良父母。

但在另一方面,子女“親親” 或稱 “孝順父母” 的行為,却是屬於後天的、文化性的、社化的。換言之,子女愛父母並非天賦。 “ 孝順” , “親親” 是需要後天培養、教化才能建立的天性。父母愛子女的天性往往強於子女孝順父母,這便是何以有 “痴心父母從古多,孝順兒孫於今少” 的原因。簡言之,如果教化乏力,則父母期望子女孝順將與現實表現出現落差。

以前,很多傳統觀念可以由父母口傳身教,所以如果家教優良,則會見父慈子孝的和諧情況,但今時今日,時移世易,父母的影響力越來越少,反之,社會風氣、傳媒、互聯網、以及全球化對子女的影響却大增。孝順二字,幾曾出現在這些資訊媒體和全球化的價值觀上?

西方有另一套父母子女之間的關係觀念,紀伯倫說:
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對自身的渴慕所生的子女。
他們經你而生,卻不是你所造生。
他們與你相伴,但是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卻不能給他們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擁有自己的思想。
你只能圈囿他們的身體而非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寓居在明日的住所中,即使在夢中,那也非你所能觀覽的地方。。。

不知山鬼對此有何看法?

又:胸中塊壘,似不宜以冷茶澆之,有違養生之道呢!(一笑)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在森林和原野


日前,到學校區去辦點事,行經一所小學時,忽聽得校中傳出一首我熟悉的兒歌:在森林和原野。琴音清脆,童聲朗朗,把我帶回當年在跑馬地成和道的日子。這樣一首簡單的兒歌,由我們那時代唱起,少說也有五十年了,到如今,竟仍在唱!

我在心中不自覺地跟着拍子唱,有些歌詞竟糢糊了,是以唱不下去。但這旋律呀,却一直屹自在腦海裡盤旋。於是忍不住回家上網找歌詞,只是這歌詞與我記憶中好像有點出入:

【在森林和原野是多麼自由逍遙 親愛的朋友啊你在想什麼
種一顆樹苗每一年鮮花盛放 這是多麼美麗啊多麼美麗啊
鳥兒們啊在歌唱 鳥兒們啊在舞蹈 朋友啊你為什麼苦惱又悲傷

那年那月那天那個時辰 親愛的朋友啊你來猜猜看
那年那月那天那個時辰 煩惱苦悶都消除快樂又逍遙
這樣日子不遠了 只要心兒沒煩惱 幸福的曰子啊就快要來到】

網上資料說,此歌原為芬蘭 (一說丹麥)民歌,曲和詞都出自付統。我再查誰是付統,却發覺他的名字大量出現在經典兒歌上,而且與韋然及鄭國江並排。有他名字的兒歌包括:有只雀仔跌落水,泥娃娃,麻鷹捉小雞,月光光,河邊有只羊。。。等。

韋然與鄭國江與我們是同代人,也許只差個幾年,而這首在森林和原野兒歌,少說也有五、六十年歷史。我懷疑這付統,應是手民之誤,何能是傳統二字, “傳” 字作簡筆時,被誤作付字了。那麽一首抒情的兒歌,被我查根問柢一攪,竟變成無趣的考證了,真掃興。

書歸正傳,唱這兒歌的年代,正正是逍遙的年紀,功課不多,又未識煩惱,可惜的是,童年過得懵懵懂懂,根本不知何謂逍遙。只跟着鋼琴老師的琴音,亂唱一通。現在終於知道了何謂逍遙,又愛上了逍遙,却又逍遙不起來了。

唉!真是時光錯配呀!

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燕詩的迴響

http://vimeo.com/moogaloop.swf?clip_id=9479342&server=vimeo.com&show_title=0&show_byline=0&show_portrait=0&color=00ADEF&fullscreen=1

表妹Esther讀了我的博文 【燕燕爾勿悲】,給我寄上了這段短片,這短片實在寶貴,我試將其上載,以供同好,不知能否成功。

燕燕爾勿悲


這年頭,進入空巢期的朋友越來越多。時代雖然在進步,但父母思念兒女這種感情,好像從盤古開天闢地至今,從未進化。

我有一位愛繪畫的朋友,兒女都在外國,由於時差關係,未能隨時聯絡,縱使通了電話、電郵,來來去去也只不過那幾句話:好不好?工作順利否?要吃好穿暖。。。有時碰上對方正在忙,聲氣不免匆促或不耐煩,故也時有擲電話生氣收場的情景出現。

但打死不離親父子,當那種原始的思念之情發作的時侯,他便口中喃喃有詞,翻來覆去只有那幾句: “燕燕爾勿悲,爾當反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他大概在回想自己年輕時,放浪不覊,日夕征南闖北,就是不愛回家,當年父母倚閭之情,他從未上心。如今。。。他大概會苦笑自嘲:真是報應不爽呀!

平日的他,本已不擅辭令,近年,更益發沉靜,也不太打電話給兒女了,只是一有時間就返回他那位於工業邨的畫室。

那天,路過工業邨,打電話知道他在畫室,遂上去看他作畫。

他的畫室,混亂中見秩序,而最有秩序的,是長方形的那邊牆上,一蹓八幅畫,整整齊齊倚在一起。色彩斑爛,風格沉靜。走近細看,却原來畫的是大自然的四季景色和四季花。而這四季畫還分日與夜,故共八件!

問起靈感源頭,他竟囁嚅以對,原來他每思念異鄉子女時,便畫一朵花在畫布上,他随手畫的,都是當季的花,有時夜靜,便把夏日螢火蟲,或撲火的燈蛾都入了畫。每日畫一點,每晚靜下來時又畫一點,如此一年下來,便是這一組八幅四季日夜圖。

這不擅言辭的朋友,竟將對子女的綿綿思念打造了八座思念的空中花園!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悠閒懶散地積極


最近翻閱歐陽應霽的一本新作,看到一個 “悠閒懶散地積極” 的形容詞,覺得蠻切合我目前的退休生活狀態,是以不問自取,借來一用。

我曾經與所有香港人一樣,說活如唸急口令,行路橫衝直撞,萬事效率第一,其他人、其他事、都可以等,唯獨我手頭上的事,不可等!?

退休初期,仍然舊習不改,不知鎮日為何焦慮,做事總是急匆匆的,就是慢不下來。心中其實很清醒,知道我這全是在無事忙,但幾十年來形成的習慣,實非一朝一夕能改。

幸而,時間會改變一切,近年,我倒是真的能做到悠閒懶散地積極生活了。

首先要安定下來的是心境。想一想,退休後,一整塊的時間都是屬於自己的,無需像以前一樣,要把時間切割得七零八落,五馬分屍式地盡用一分一秒。當然,退休之後,人生仍然需要方向,對生活對自己仍要有所求,時間仍然是上天賜與的最寶貴資財,要好好善用。

善用時間,但無需急得像盲頭烏蠅般,到處亂竄,鎮日惶惶。需要的,反而是慢下來,看遠一點,看長一點,悠閒懶散地多想一點,到真正付諸行動時,所得成效可能更美好,更完善。

近年時興慢活,我也在慢悠悠地追潮流,嚐試着放鬆心情,要交的功課依然在交,只是收功課的人要稍稍忍耐我的新做事方法。也在學着細細地品味每一天的生活,欣賞身邊的風景,有需要時,慢下來,靜靜聽鳥兒唱完一闕婉囀的山歌,或佇立片刻,看落花完成她盤旋而下的優美舞姿。

是的,前面依然有路要追趕,我也不能不吃人間煙火,但只是慢下來,悠閒地欣賞這塵世之美,品味生活,也悠閒懶散地積極活出每天的人生路。

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火焰。鳳凰





鳳凰木大概是我最早認識的香港名木,樹幹英挺、葉子秀美、花色紅艷,沒有誰能忽畧它的存在。

早在四十多年前,我已把它寫進畢業同學錄的編後小語中:「。。。。綠意盎然的七月,在鳳凰木的清蔭下,我們奏起了驪歌,從此天南地北,舊友星散。。。」。當年校園,植有鳳凰木,我們叫它影樹,它濃濃的清蔭,投影在樹下長石凳上,為我們擋去了多少夏日炙人的太陽光。畢業後,它成了寄託懷念校園生活的載體,每次看見它,青葱時代的生活倒影就會呈現在腦海。

在記憶中,鳳凰木是屬於仲夏的。每年六、七月間,花正濃艷的時候,就是同學握手道別、各奔前程的日子。是以,剛踏上五月,鳳凰木便忽然照眼而來,看着焰火一樣的花,使人如墮迷離境界,神思恍惚。

近年,還有一種照眼而來的花,是稱作火焰木的花樹。鳳凰木和火焰木的外形很不同,唯一相同的,是花色,都是熱烘烘的,像正在燃燒的橙紅色火焰。火焰木樹冠不及鳳凰木寬闊,葉子顏色較綠,花朵像一隻隻擎向藍天的嫣紅酒杯,杯沿還鑲了漂亮的金線,用那麽精緻酒杯承載的,一定是玉液瓊漿。

只是,我對此花十分陌生,它從來沒有在我過去的生活場景中出現過,是以,它有點像來自陌生國度的金髮俊男,俊則俊矣,只惜缺乏親切感。

原來,人對樹木也有親疏之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