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飲和食德--回憶和想像


有朋友在拍攝飲食節目,這次介紹的是圍村盤菜,說是那老板做盤菜很有熱誠,味道也好,還把我和幾個朋友一起拉了去分享她的新發現,去了才知道吃的是圍村九砵菜。菜肴共有九款之多,菜單太長,我這飲食門外漢只記得有神仙鴨、炸門鱔、芋頭炆鮮豬肉、雞汁燴冬菇、菠蘿子羌、雞鴨飯...。餐後,舌底香、濃、肥美之餘韻,久久不散,直忘了當日攝氏十度以下的寒意。

近年,(也許不單是近年,只是因為我一向沒有注意)有關飲食的著作和媒體製作的飲食節目,簡直是舖天蓋地,無孔不入。有時,終於能坐下來看看電視節目,把遙控器由免費台按到收費電視,十幾個頻道,都好像在播烹飪節目,語言也許不同,所處理的食材也各異,但相同的是,節目都是為口腹之欲服務。

我乃凡人,也有平凡人的味覺,也有喜歡的、難忘的美食,例如母親大人煮的八寶辣醬、蘿蔔絲鯽魚湯、黃魚羹...雖都是些平常菜式,很多地方都可以嚐到,但因為是個人回憶,回憶會美化現實,自母親大人辭世後,也曾有機會在其他地方,吃到這些家常菜,但,就是對不上味蕾的回憶。

我也喜歡看寫飲食的文章: 隨園食單,紅樓夢內的家宴,林文月的飲膳札記...在這些作者的筆下,飲食變了文學和文化,由於飲食之美的想像一定優於飯桌上的真材實料,所以試過後,也覺得不是那回事。

由於回憶和想像都無法在現實生活中重現,故我對飲食要求回歸基本:只要求食材乾淨、新鮮,保持本色本味,不要加太多味料便可。對飲食的意義也很原始:有足夠營養,能製造能量,維持人體活動需要...餘偕不强求、不追求。

唯一追求的是與親人、友好在飯桌上談談笑笑,或淺斟低酌。對我來說,親情、友情是生命能量的來源,桌上食物只是助燃劑而已。追求美食的美食家看見這女子對飲食的要求,一定會大嘆夏蟲不可以語冰矣!

1 則留言:

  1. 中國人飲食文化緣遠流長,最擅長及有名的烹調技藝有,燉、燜、燒、煨、炒,變化曾出不窮。

    多年前,品嘗過湖南菜的蜜餞火腿及竹筒鴿肉,入口溶化,甜在心頭,到現在也感到回味無窮!

    良朋共聚,即使家常小菜,也吃得份外開懷!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