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一盤生意(二)



另一盤可以在長者身上賺錢的生意,根据大前研一再起動一書中建議的,是照護事業。這生意針對的是一些已不能自我照顧的長者。

我們香港人,早年引進來自菲律賓、印尼和泰國的家務助理,幫忙照看家中小孩及協助家務。但近年引進的外傭,很多都是為了照顧不能自理的老人家。大前研一當然也想到此招,但据他估計,日本到了2025年,照顧老人的人手,若全部由外引進,數目將會多得無法負担,是以他作了一個反建議,就是把這些需要照護的老人,送往菲、泰、澳洲等氣候温暖,擁有大量照護人手的國家。。。

香港有很多會打算的老人家,早已出此一招,他們很多已早早安排退休後,到生活費較便宜的地方居住,例如自己熟悉的大陸城鄉。如果有需要,在大陸聘入照顧,也還負担得起。這些都是老人家在自主意願下的安排,看來倒也合理。但大前研一建議的,却是一種流放式的方法,把不能自理的長者,運到外國。我當然相信,這些舉措,一定會事先得到長者本人或家人的同意,但長者心裏,怎會不興無奈之感:老病纏身,竟還得流落異鄉,由不同文,不同種的工作人員照顧,天氣、語言、食物都不是慣常接觸的。。。

雖說作者建議在那裡建造銀髮村,還附有可使用日語的醫院,並設置直航飛機或包機等,但這樣做,又怎及得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說着自己的語言,想吃個什麽菜,都能輕易辦到的家鄉!看來,老人在大前先生眼中,果真只是一盤生意,而不是活生生,有血有肉、需要親人愛護滋養的長者!

外判照顧老人家的責任外,大前研一還介紹了另一盤生意,那便是替代拜祭」:「這個產業提供的服務,就是由專人帶着鮮花、香燭、佛珠等,代替委託人前往墓地祭拜。然後,用數位相機拍下墓前供奉的鮮花與香燭,將照片送到委託人或死者家屬手中。。。」讀到這裏,我好像覺得在看周星馳的黑色笑劇!

拜祭先人,心誠則有,替代拜祭,是純粹做給別人看的,有需要嗎?

這兩盤生意,真能賺錢嗎?

2012年8月26日 星期日

一盤生意



自從踏上60歲,卽我們常說的登陸」後,原以為社會就會逐漸把我們遺忘,却原來,在某些人的眼中,我們竟還是能生金蛋的鵝,能為商人帶來商機。

近讀日本知名趨勢大師大前研一【再起動一書,此書雖已出版三年,但香港很多社會現象,都亦步亦趨跟隨日本,中間往往有三至五年的滯後現象,故如今讀來,在時間上,可能更直接反映香港的未來趨勢也說不定。

大前研一認為日本正面臨全面凍結時代,但却亦是最有機會的時代。迴視香港,若非有源源不絕的大陸客,其實香港各行各業亦有停滯不前之現象,至於是否亦像日本一樣,危中有機,則不得而知。

大前研一再起動一書的讀者對象,是年齡介乎35歲至50歲的上班族。他指出商業社會及職場的運作,自1985 Bill Gate推出Windows開始,已經大變,舊的那一套職場生存法,已不管用,目前在職的打工族面對的是一種金錢與資訊都跨越國境的無國界經濟,以網路空間為經濟活動中心。

雖說打工族生存狀態大變,大前研一認為商機仍在,其中一些商機便是來自我們這些「銀髮族」、「登陸」者。

先說那批登陸後,仍然手脚輕健能自我照顧的銀髮族。大前先生認為他們在享受退休生活之餘,仍有餘力,可為社會作貢献,減輕政府負担,也可為長者自己的銀行户口開闢一條新水源。這些退休人士,大部份都不願意與年輕人直接競爭,而是希望找一些工時較短,而又能充份利用他們經驗的工作。那麽協助老年人重新就業的人力仲介公司,就是一盤有可為的生意。而針對退休後繼續工作的人,保險公司亦有生意可做,就是為他們度身訂造保險單。為應付重新就業,為老年人開辦的職業訓練班,亦似有可為。

香港在這方面也不是完全空白一片,勞工處就為中年就業很做了一些努力,但工種範圍偏狹,未能滿足其他人才的工作要求。這類需求,若由專業的職業介紹所和獵頭公司來做,似較能配對精準,但私人和商業機構看來對這一盤為銀髮族找工作的生意,有點無動於衷。

至於為銀髮族開辦職訓班,香港一些大學的校外課程和政府的成人教育也有一些類似的課程,但大學的校外課程並無全盤計劃,看來都像是興之所至的興趣班多於一切,雖說50歲以上的學生在某些科目有學費優惠,但課程內容仍然缺乏針對性。至於政府辦的,助中年人就業的訓練班,來來去去都是些家務助理、保安護衛、陪月等課程,遠遠未能滿足供、求雙方的要求。由此看來,有生意眼和長遠目光的商人,未始不可在此範疇大展拳脚。

看來,我們這些手輕脚健的登陸者,可能真是能生金蛋的鵝,為商人帶來生意機會也說不定。

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漫遊青邁 (二)




今日清邁,真是當時得令,滿街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走在路上,聽到的外國語言多得數不清,我能分辨的只有普通話、法、德、意大利和西班牙語。英語遊客反而不是眾數。

普通話遊客中,尤以說上海方言的佔多數。至於西方遊客中,年輕的背包客最多,但中年以上的也不少。有很多外來人,一看便知道他們已落籍當地,穿着當地人那寬鬆的褲子,出入菜市場,與檔販似已相熟的在交談。有些咖啡室或食肆,在店堂中打點的是泰人,但有事要請示時,出來指揮的却是滿面鬍子,金髮藍眼的外國人。

那些西方年青遊客和外國人怎麽都跑到青邁去了?香港自命是動感之都,這些外國人怎會棄大都會的香港,而跑了去生活節奏比香港慢許多的青邁?最大的原因當然是歐洲近年經濟情況大不如前,很多遊客已無法負担香港的昂貴酒店房間和日中消費,比起香港,清邁的生活指數的確較相宜。而另一個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潮流已變,人心傾情放慢脚步,活在當下的生活哲學。青邁那隨意的、慢悠悠的生活,正對了那來自發展過快地區遊客的胃口。

慢活是這個世代的心理傾向。生活,要越簡單越好,衣,要自然的棉麻材質。吃,要不時不食,最好取自當地食材。住,要向大自然采光,要讓清風徐來。至於行方面,自行車在某程度上正在取代汽車。青邁,這個發展緩慢的地方,提供的正是這種慢活生活。衣褲寬大,多為棉質。食肆都是小小的,很乾淨,家庭式管理,到處可以看見檔主專注的處理食材。住的房屋,矮矮的木造房子,通風良好。路上自行車、摩托車、汽車、的士、双排車、Tuk Tuk雖然多,但你可見司機很在意路上行人,風馳電制,不理路人死活的司機不多。

最令人印像深刻的是清邁人的一心一意。掃地,一心一意的。做菜,全神貫注的。待人接物,眼睛看着對方,那微笑依然帶着靦腆。雙手合十,微微低首道謝或說再見的那一刻,你會感受到其中的真誠。

清邁的真誠真意最使我動心。


漫遊青邁



旅行前,照例上網查查當地天氣,知道青邁正值雨季,八月份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月份。根据以往紀錄,八月份31天內,青邁平均有21天下雨。

於是我這個一板一眼的旅人,忙不迭把陽鏡、陽帽、防紫外線潤膚露通通由行李中抽出,乖乖的加入雨衣、雨傘、還多帶了一雙替換的鞋子。

由於自知體格不壯,力氣不足,但又愛顯示獨立,一切都想自己承担,不想有求於人,所以出外旅行,行李一向力求精簡,以自己能提得起為準。人家Travel Light 是求有型,我輕裝上路却是現實需要。

誰知這次旅行,清邁的天氣却與我開了一個玩笑,七、八日的行程中,除了兩場短暫的豪雨外,清邁幾乎日日艷陽高照,晒得我變成了黑炭一塊!這簡直就是「過往紀錄不能作準的活生生例子!

 “青邁,意思是 百萬稻田之城” (The city of a million rice fields), 建城已700年。我們的遊蹤,大多集中在舊城一帶。看的都是寺廟、民居、咖啡座、泰式按摩店,稻田反不多見,大概都在城郊以外。但極目遠望,山色如黛,白雲繚繞,空氣中充滿雞蛋花的香氣。

清邁舊城內,滿街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尤是是來自歐洲的年青人,他們人多勢眾,三五成群,穿着短褲、背心、拖鞋,遊走舊城各個角落。他們大都身材頎長,樣貌好看。金髮、紅髮、棕髮的男女子,談笑自若,走在路上,其他人實在很難忽畧他們的存在。忽想起,香港好像很久沒有這種外國遊客滿街的盛況了。

那裏的植物,也是很難視而不見的。大部份青邁見到的樹木和花卉,香港也能見到部份,但是同樣的樹種和花卉,在清邁栽的那些特別高大,旺盛。花朵又特別艷麗、果實又特別碩大。雖然很明白泥土、水份、日照的原因造成植物生長的差別,但生在青邁的植物還是比較幸運,它們的根有足夠空間舒展,無需像香港馬路兩旁植物那樣,被石屎地團團圍困!

青邁的手工藝大部份仍用人手製造,政府政策似亦特別鼓勵保留原始的手工藝。走過銀噐街,依稀可在街外聽到銀噐工場內打造金屬的手作之聲。至於其他的手工藝品,價錢相宜,精刮的香港人,早已大量批來香港販賣了。

那裏的人,做事開車都很從容,很少趕急情況,所以路上的交通燈雖不多,但我過馬路完全沒有難度,不像有些城市,人車爭路,過馬路險象橫生,難得從容。

這是一個令人放鬆的城市!

2012年8月3日 星期五

一人星球 (二) ---兼答友人留言---



我們聽過隔離二叔婆飯香,也聽過老婆是人家的好」、「月亮是外國的圓」這些話。總之,別人擁有的,必然好過自己所有的。

我們廣結天下英雄好漢,相識滿天下,却忽畧身邊朝夕相對,關係親密的人。大概這都是一些無法解釋的人心傾斜。

法國童話小王子的故事,表達的剛好相反,他想說:我們擁有的,已是最好的」想法

故事中,小王子的小星球不知如何出現了一枝玫瑰花,小王子珍之、重之,覺得她是世上最可愛,最獨一無二的。

到小王子受了情傷後出走,却在地球上看見了千萬朵的玫瑰,這才知道,他所深愛的那枝玫瑰,只不過是尋常花朵,並無特別之處。但小王子最終還是決定回到他的玫瑰身邊,因為他最終領悟,他的玫瑰仍是與別不同的:因為小王子與玫瑰曾經相處,他保護她,關懷她的安危,忍受她的種種蠻不講理,這一切一切都是一種獨特的、難以割捨和取代的連繫。

山鬼說:蜜運期間,捨己忘我;婚後每多 “重拾自我” 。有些自我可愛,有些自我可恨。可愛可恨,都是婚姻生活的一部份,也是塵世生活的現實。

Jinna說她的星球通訊列中,恰恰缺了身邊那個人的名字,我想原因是那人與她已無需作任何形式上的通訊,因為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二人所思所想,便已了然於胸。雖然表面上看來好像缺了些新鮮感,但那無需語言的溝通方法,可能比萬語千言還要透徹呢!當然,如果Jinna 發射器裏每天寄出一封,那已被遺忘的情書,我是舉手舉脚贊成的,我已在想像你的那個他收到情書時,那儍笑的可愛表情。

我們要經歷多少時間,才能與初相識的朋友,以真相待!Mark Twain的那句話,我其實是明白的。人與人的日常溝通,用的只不過是最表面的你好」,「我好今天天氣等。尤其是中國人,最愛教人逢人只說三分話,不要全拋一片心」。這種勸世文,本來原意是為了自我保護,但亦因此說了多少無關痛癢的廢話。

阿Dom引 Mark Twain : "Let us make a special effort to stop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so that we can have some conversation.",他是在提醒我們,別說廢話,好好說說心裡話。

別浪費了一人星球的天地線:那天上的頻譜,地下的光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