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絲蘿與喬木


前與學妹閒談,忽然說到"女强人"三字。這名詞流行於上世紀八+年代。當時的香港社會,仍然是男子天下,忽然冒出了幾個能幹、巴辣的女子,便被名為女强人了。

其實,我們這一世代的女子,仍然受傳统思想的影響,年輕時,還有 "絲蘿非獨生,願托喬木"的迷思。但隨着社會變遷,經濟轉型,絲蘿與喬木角色俱有轉變。

女子最終發覺"何來喬木庇絲蘿",有些甚至驚覺,自己早已進化成為喬木了....

經歷這種蛻變過程,對有些絲蘿和喬木都不好過。絲蘿有怨,以為找到喬木,從此可托終身,誰知却落了空。喬木有恨,恨何以時不我予,落得無力支撑門户。

其實不論絲蘿喬木,都應隨時留意生態環境。世上並無不變的事!天變、地變、人心變!

我們只能凝神斂息,自強信守,慢慢進化,以不變應萬變!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以退為進


這個故事我曾經與很多朋友分享過:

退休後,我幾乎每天都會到一個小小的高爾夫球練習場地做運動。為防揮桿時高球會傷人,有人便把場他三面及頂部用幼繩織成的網圍起來,防高球出界,只有一邊開放,讓玩高球的人出入。

這個保護人類安全的繩網,却常常成了雀鳥和蝴蝶的死亡陷阱。牠們無意間飛入網後,要想出來,總是習慣向前突圍,從沒想過生路其實就在後面,只要牠們轉身向後飛,便可逃出生天。但不知動物是否有一種天性,總認為只有努力向前,才能飛越困境?

我一面做運動,一面看着牠們苦苦掙扎,筋疲力盡,心中很為牠們着急,但又無法與牠們溝通,更無法伸出援手,因為我若接近牠們,牠們會更恐慌,更混亂。

我一方面替牠們乾著急,另一方面也覺得牠們實在無可救藥。

但細心一想,我們人類其實也一樣,為感情,為事業,為種種心中所求,苦苦掙扎,一味向前衝衝衝,却從沒想過,有時,退路原來才是出路。

我不禁會想,不知天外是否也有一雙眼睛,也在看着我們掙扎,一面為我們着急,一面搖頭嘆息,愛莫能助呢?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天下本無事---回覆大象


大象在我的網文"暫時什麼也不做"後留言說:

“我仲係盲頭烏蠅,上飛飛、下游游、左飄飄、右蕩蕩。
仍末追尋到真我,點算呀!姊妹們:快快趣,過幾招。“

親愛的大象, 退休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使自己快樂,如果可以,最好使身邊的人也快樂,便夠了。你上一次留言說:

“退休後,我也有時間表,早上晨運,傍晚游泳,其餘就隨心所欲。沒有了框框,人也輕鬆了。。。
一切隨風、隨緣、隨心;不強求、不奢望、懂珍惜….而矣。”

我覺得你早已找到了心中的快樂,何用別人過幾招!

我是知道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道理的,但知與行其實是兩碼事。我的所謂追尋心中所愛,其實是在庸人自擾而已。

小時候,我們並無時間觀念,時間是一大片的,只有白日與黑夜,但大人會訓練小孩把時間劃分:夠鐘起床,夠鐘返學,夠鐘食飯,夠鐘上床。。。。於是孩子的腦中就銘刻了一個時辰鐘。

長大點,我們又會聽到:一寸光陰一寸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人生七十古來稀。。。久而久之,有所作為四字就長在心中了。

這種人生要“有所作為“的價值觀,在我的人生中生了根,假如什麼也不做,我便會產生焦慮感,覺得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你的老友,性格不夠叛逆,社化的痕跡太深刻,此所以她退休後,還是惶惶不可終日,到處尋尋覓覓。

其實人生真正重要的事只有幾件:生存、愛與被愛、傳宗接代、然後快樂的生活。你那麼洒脫,旣已找到,那便放下、優悠、常安樂。

天下本無事呀,老友!

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暫時什麽也不做


剛退休的老朋友,說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麽。

那麼便暫時什麽也不做,先把日子過好。

由讀書到工作,港式生活是分秒必爭,一刻不容放鬆。旣然衝刺了半個世紀,暫時停下爭分奪秒的生活狀態,過過悠閒的平常日子,也不為過。

到菜市場搜羅好食材,精心配搭,為自己和家人煮些清新可口的飯餐。

脫下戰衣了,到服裝店挑些適合玩樂的日常衣飾。

有高跟的皮鞋配戰衣很好,但去玩樂却未必方便。

上班時,身體上的小病小痛,一於小理,那現在就該把身體調理好。

平日有忽畧老伴的地方,能補救就用點心力修補。

抽點時間去遊山玩水....

用點心思,平常日子也可以很精彩。

別催逼自己,反正退休本來就是要休息的,但嬰兒潮世代仍然着重退而不休,老有所為。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普遍的價值。但請記着,我們雖屬同一世代,但每人需要的心理時間和空間都不同,所以只需好好體味生活,好好聆聽自己的心聲,便可以了,你最終一定會找到心中所愛的。

然後,自自然然,你的自我就會慢慢自動浮現。想想你在平常日子中,有那些活動,你特別喜歡,一頭栽進去,你會渾忘時間,就像你當初戀愛時,總覺得與喜歡的人在一起,時間飛得特別快,未說再見,心中已開始牽掛。你喜愛做的事也會一樣,做的時候,心中有喜悅,又有滿足感,不做時,便會心思思,那便是你心中所愛了!

親愛的朋友,耐心耐性也是退休後的必修科呢。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我們是怎樣走過來的


老朋友來電傾訴,說不知道退休後該如可自處。我說,問問自己,最熱愛什麼,最想追尋什麼,就豁出去,奔出去做嘛,她說,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呀!

我想我是理解的。

我們這一代女子,能享受到由家庭及社會提供的資源都不多。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我們的父母都仍在為口奔馳,能「揾到兩餐」已是萬幸。他們都相信子女是「天生天養」的,子女碰上什麼就是什麼。能無風無浪接受教育,已是萬幸。我在當年,已經是十分幸運的一小撮,父母節衣縮食,讓我接受完整的教育。但說到興趣培育,則連想都沒有想過。一方面固然是缺乏資源,另一方面是父母輩本身識見也有限。

至於中學時代的興趣班,也只是課後的集體活動。所謂因才施教,純屬口號,從未真正落實。那有老師,真有心力:發掘觀察學生的潛能。故此,學校興趣班的興趣, 也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所謂興趣。在學校裡,我們究竟發展了那些心中熱愛的興趣呢?

在學校課程中,音樂、美術、體育,都全是聊備一格的東西,從來不受重視。至於課外活動, 中、英詩朗誦、 辯論,亦只着重比賽,是為了可與別校比高低的另一種競爭。

其實,我們那時的社會觀念和教育都强調群體。做事要「公爾忘私」、做人要有「忘我」精神。「小我」是不重要的,我,那只是集體中的一小部份。換言之,個人嗜好和個人性格的培養和發展,在學校教育中,很少受到重視和提倡。

大學了,忙於功課、忙於課外活動、很多更忙於談戀愛,但就是從來沒有想過,女子們,該如何好好的建立自己。

結婚後,更忙了!忙事業、忙於照顧子女、忙家務,「自我」更不存在。七十年代,正值香港經濟起飛,女子們紛紛投入職場,個人及家庭收入都稍為豐裕了,而香港更開始輸入菲籍家務助理,這時,女子們才可稍舒一口氣。但時間仍然不夠用,只能勉強應付每天的生活,想都沒想過要發掘個人興趣!

衝刺了二、三十年,噢,怎麽已到了退休年齡?然後,便退休了.....

退休後,人靜下來了。原來在忙亂中,孩子拉扯着,不知怎的,竟都已長大成人了,而且已經各自有自己的小世界。老伴呢,已成朋友,很熟悉,但缺乏火花,或是,因為都退休了,生活在一小塊屋簷下,火星不小心,撞着了地球....

然後,女子便想到自身,和以後的日子....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同齡人就在身邊


退休初期,也曾學少年,在網上成立社群, 希望吸引同齡人. 因為自覺屬於嬰兒潮年代。成長經歷和所面對的生活處境,實有異於我們的上一代。嬰兒潮世代,是戰後百廢待興的見証人,也是人間盛世的打造者,可書之處實在不少。

但結果,受我那社群吸引而來的,只有大量廣告。志同道合的同齡人,上我群組溜覽的,却少之又少。但我還是自說自話的堅持了好長一段日子。如今重讀當時自己的留言,發現當年五十好幾的女子,間中都偶有警句,同齡人讀起來,該會有共鳴的!因為這些感受和想法,很多都是經歷連番惨痛遭遇後,結出來的生活“百味果”。

那時心中常常嘀咕,到底同齡人都到那裏去了?

由於缺乏讀者,群組網頁最後自動隱沒於茫茫網海。但我仍然死心不息,還在考慮造一個屬於我和同齡人的部落格。原因是女人五十屬於社群留言,留言內容或有可讀之處,但版面設計方面,則乏善可陳,一點也不吸引,於是便想到自製網頁,還去報讀了大學校外課程的網頁設計。但可惜種種原因,使我學得滿心惆悵,打造自己的網頁又不了了之。

忽爾,天外飛來中學同學Reunion的好消息,只因過去三十多年,大家都忙於建立事業和家庭,疏於聯繫,如今,一切總算就緒。又逢"登陸"高潮,很多老同學開始從職場抽身,生活變得"水風清,晚霞明",又有閒情把斷了線的友情從新連線。

老同學Bear Bear熊是Hi-Tech Queen,Reunion後,為我們打造了一個溝通平台,以免舊同學團聚後,"一聲拜拜,便唔記得晒"。三月份Reunion至今,仍有不少同學在線連繫,就靠了我們那屆的部落格了。

我見獵心喜,也依樣畫葫蘆,搞了一個Blog。但版面非我作品,只取現成設計,仍為一憾事。

開Blog至今,未足兩月,但讀者人數,使我十分鼓舞。讀者中,很多都是我的老同學。這才驚覺,同齡人其實早就在身邊,我為何當年要假外求呢?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生活如歌


還在工作的時候,每當完成一個Project,不論好壞,都會深深舒一口氣,心中產生"完成了"的成就感。一年埋單,數數完成了的Project數目,比點數銀行有幾多個位數字的存款,還有滿足感。

但退休以後,便失去了這生活樂曲中的種種滿足感,歲月如流水,雖然晝夜淙淙,却分不出昨日和今日。水聲沒有段落,沒有高潮,也沒有休止。人的心情無疑是變得平和了,但由於缺乏變化,生活會變得沉滯,年深月久,人也會因缺乏剌激;而變得呆滯,眼神也就不再靈活發亮了。

人是需要有變化有滿足感的,所以年內的各種節慶總能使人興緻勃勃。節日是生活樂章中的Allegro,使日子變得輕快,有姿彩。在大自然的歲月中,也充滿了變化:四季有不同的色彩、日、夜有不同的聲音和氣息。造物者是創意大師,在祂創造的宇宙中,自由地揮灑衪的創意。

而我們,也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宇宙,也該好好的發揮自己的創意,為自己的生活,為家中的氣氛,添上姿彩。使晝夜如歌,使生活節奏變得更活潑,更有生氣。

訂下計劃,學一樣樂器也好,學唱歌也好,使家中有你自己創造的音樂和歌聲。學做陶瓷,動手繪畫,編織毛衣,你很快便可以擁有 "完成了一件作品"的成就感。總之,依據自己的喜好,創造出有變化的生活節奏,使退休生活更有滿足感。

而計劃最好分成長期、中期、和短期。假設你計劃兩年後開一個畫展,那麽最好訂定一、兩個月內要完成一幅作品,每半年有一個小結,那麽兩年內完成自己的畫展計劃,會比較有保証。

永遠得提醒自己,要生活如歌,必須是要由自己去計劃、去打造的。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苦楝與白蘭


搬到現址居住的時候,見家門口有一小塊空土地,獲當時屋邨管理處同意後,便把兩棵自己栽培的心愛樹苗:苦楝和白蘭,移植到這塊土地上。想望着有一天,苦楝樹的紫色小花和白蘭樹幽香的白花,會開滿枝頭。

由於實在喜歡這兩棵樹,為希望能在窗前,時刻看顧它們,於是便把它們種在我的視線範圍內。樹苗初種,只有一米不到的高度,楚楚可人地,亭亭立在我家窗前。我每天看着它們不時在陽光下閃亮,在風中搖頭擺腦,有時則可憐的在雨中瑟縮。

暑往秋來,只不過七、八年光景,苦棟樹長得快,已有兩層樓的高度,疏濶的樹冠,遮去了生長得較慢的白蘭樹的陽光。白蘭樹居然也不肯示弱,拚命增高,努力爭取出頭天。忽一日,見白蘭樹的其中一枝主幹,終於穿破苦楝樹的遮蔽,重見部份天日。正在為它慶幸之際,低頭忽見兩樹的根部,已有部份露出表面,盤根錯節的支根,像兩條正在搏鬥的蛟龍,努力爭奪泥土中的養份。

我這才忽然醒覺,這你爭我奪的情況是我做成的!為了可以日夜看見它們,我把它們規範在我的視線範圍內,忘記了它們需要發展成長的空間。

大地那麼遼濶,我何必要它們相鄰呢!

由樹木聯想到我們的下一代,其理亦有相通之處。紀伯倫在談及子女的時候,亦曾說過: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里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來之路上的箭靶,他用盡力氣将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子女在那遙遠的地方,我們的心無疑會牽掛。但若強將子女留在身邊、影響了他們獨立發展,也未必是好事。

試着樂觀的企盼:希望遠方沃土處處,幼苗有生長、發展的廣濶天地,他日綠葉成蔭子滿枝,再回來身邊....豈不更好?

願與空巢的老友們共勉。

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他們都在做些什麼?


與退了休的老朋友見面,總不忘互相探問:平日都在做些什麼?總不成一年四季都去旅遊,或是長年在家湊孫操持家務吧!

朋友的退休活動,簡單歸納一下,大概有以下幾大項:

1.運動: 退休人士一般都有點年紀了,開始或被迫注意健康了,於是結伴行山、游水、打太極,做瑜珈、練氣功,有財力的,日日到不同地方打高爾夫球,或請私人教練教(伴)打網球、乒乓球....務求出一身大汗後,心情和身體都感到暢快。

2.學習:近年時興退休後讀書,金庸以八十多歲高齡還到劍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像我那樣,五十多歲時,去唸一個碩士學位,簡直提都不應提。近年,很多成人教育機構,為鼓勵學習,五十歲以上去報讀某些課程,是會有特別優惠的,所以退休朋友中,重回校園的比例相當高:讀歷史、學中醫,真個是有心不怕遲。由於成績和學位都不再構成壓力,上課、讀書便成為享受了。

3.搞小生意:做傳媒的,愛開影室、搞獨立製作。學藝術的,租一個地方,開創作畫班,彫塑班,陶藝製作班。學文的,替人翻譯,幫人補習,偶然做做短期代課老師。學香薰治療的,除替人治療外,也兼做香薰及薰香用具的銷售,總之,盡用己之所長,搞點小生意,至於營利,則非我所知矣!單減去租金一項,所剩大概無幾。所以,從事小生意,很多朋友的目的,都只希望保持活動能力,有些細藝。

4.做義工:近十年,義務工作已經相當規範化。義工已非拉雜成軍,而是有計劃的配對,使義工有發揮所長的機會,而接受服務的人,亦能獲得恰當的服務。例如社會福利署的義工運動,會把各區需要服務的機構或所需義工工作性質放上網,有興趣提供服務的人士,可先作出登記,有關機構便會作出相應的配對。

其他不能歸類的,有躲在家中寫職場舊事、迷你自傳。或面對電腦,對着股票號碼,賣出買入。甚至扛起鋤頭,去做兼職農夫....有人一心一意,獨沽一味,有人三心兩意,兼收並蓄。

光陰寳貴,如何珍而重之的善用退休時光,可真是百花齊放,各有精彩。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我也曾是新移民


我退休以後,第一件想做的事,便是服務新移民孩子。因為自己曾經也是五、六十年代的移民,算是今日新移民的過來人,比較能瞭解新移民孩子的處境。

我來港時,正好是入學年齡,當時第一個難題要面對的,便是語言問題。

我在家鄉說的是寧波話,自是一句廣東話也不懂。姆媽阿爸雖已在港生活了一段時間,但他們有一個緊密的同鄉小圈子,平日說的仍然是家鄉話,對廣東話也不大認識。

過不了多久,我便去位於我家附近,一間處於唐樓的小學上課了。我連那間學校叫什麽名字都忘記了,只記得那裡只有課室。 操場、音樂室等一概欠奉,室內好像沒有什麽陽光,只靠光管發出的光線。記憶中,覺得那地方好像鎮日暗沉沉的。

那時,我在港時日尚短,連自己的名字,都未識用廣東話發音。人坐在課室上課,心中其實充滿迷惘和惶恐,因為完全聽不懂廣東話,也不知老師在說些什麽。

上課還不到一個星期,我就被打手板了,原因是没有交歷史科功課,打我的是一位年輕漂亮的女老師,她雪白的手指尖,搽着淡粉紅色的指甲油,但她握着的一把木尺,却把我的手掌打红了,我好像没有哭,但這一幕被打手心的記憶, 至今難忘!

小時候,自尊特強,被老師打手心,我覺得是奇恥大辱,而最寃的是,我其實是聽不懂廣東話,不知道有功課,而不是偷懶。但這位老師不問青紅皂白,舉尺就打,心中實在覺得冤屈。到了今天,偶然看見搽着粉红色指甲油的雪白手指,我還是會在心中昇起一股敵意。

經此一打之後,我對廣東話便留了心,加上當時年紀尚幼,不需一年,我的廣東話已經"頂呱呱"了。

其後,我轉入一所頗具規模的天主教女校就讀,日子就不一樣了。我的小學成績不錯,除了贏得獎杯獎狀外,還免了學費。上課被打手板,是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我只想告訴今日的新移民孩子,困難是可以克服的!當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只要有信心,前路是有光明的。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牛眼菊


第一次認識牛眼菊,是在中學最後階段。 某日上生物課,正值金秋,天空是沒有一絲雲的淨藍。在課室向窗外望,遠處的山邊,正生長着一大叢開着黃花的茂盛植物。一向眼神嚴厲,表情嚴肅的生物科廖老師,那年正計劃移民。也許是離別在卽,所以對我們特別和藹,看見我們的眼神,注視的是藍天下的黃花,而不是黑板上的課文內容;她不但未有責怪,還温柔的告訴我們,這花名叫「牛眼菊」,又叫做「墨西哥向日葵」。那時,正值多愁善感的年齡,這季節、這藍天、這像金子一般燦爛的黃花,連同離別、將結束的中學生涯等聯想和感受,鑄成了心田上,永不忘記的永恆畫面。

歲月悠悠,紅塵滾滾,再見牛眼菊,已是退休初期。

那年秋天,我的小小宇宙,起了滔天大浪,心情像浪中小舟,隨波浪起伏,非常動蕩。為了使生活有點方向,把注意力導引到別處,並試圖另尋人生定位,我想到了攝影。圖像一向為我所愛,東塗西抹是我持之以恆的習慣,想着把兩者結合,或者可能擦出火花。

那時,家住新界,出入市區都會經過長滿雜草的山坡。又逢金秋,正是牛眼菊盛開的季節,那山坡就盛放着牛眼菊。本來一早想着要把那花容攝入鏡頭中,但畢竟情緒低落,總是懶洋洋的提不起勁,直到花期將盡,才驚覺時間飛逝。翌日便帶着照相機,獨闖山邊獵影。

我獨自沿着鐵路,尋找仍然開着的黃花。尋尋覓覓後,終於發現一小叢牛眼菊、其中尚有兩三朵的花仍可入鏡(見圖)。那時花殘人瘦,但那金黃色的,陽光一樣的牛眼菊,仍然照亮了我心。

後來在"發現台灣花精"一書內,發現此花在台灣稱做王爺葵,是治療情緒的花藥之一,信焉!

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

每日生活時間表


小時候上學,有上課時間表,學校把每日上課時間分成一小格一小格的,每格佔一小時或四十五分鐘不等。每晚就寢前,描一眼翌日的時間表,看是否一切就緒,然後安然入睡。

退休後,我仍然有時間表。只是把時間分成塊狀,不再一小格一小格地劃分了。除了周末外,我把每日時間分成三大塊:上午,下午和晚上。

上午神清氣爽,眼力最好,我把需要用腦和用眼力的工作放在上午,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面對電腦,做文字工作。

午間是家頭細務和交誼的時間。一個家有很多瑣事要兼顧:電燈壞了要換,水喉漏水要call水電維修,厠紙沒有了,趕快補充....如果要細數,我可以寫上101項。最快樂是交誼,朋友相聚,天南地北,最是快樂。終日面對電腦,我怕失了語言能力呢!

晚上是屬於家人和娛樂的。家人回來,注意力便放到家人身上了。越來越發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要細心"經營"的。"經營"二字好像在說做生意,講供求,講收入和支出,看來十分市儈。但家人之間其實是更需要"用心"關顧、經營的。父母愛子女是天性,但夫婦關係便要講情與義了。其實,世上有什麼人事是必然的呢?任何關係都要付出,總得用心、用力。退休之後,更應騰出時間,多多經營與家人的關係。

偶然我會丟開每日時間表,作一次長、短程旅行。這是生活上的"紅色假期",而且不必限於周末和公眾假期!這便是退休生活的其中一個好處!

地球一年分春、夏、秋、冬;每月有上、中、下旬;每日都有潮、汐漲退;日出、日落。大地旣然有時間表,所以退休後,我模仿大自然,也訂出每日生活時間表。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續大自然教室


家居附近的斜路上,不知是誰,在路旁種了兩棵幼小的木棉樹苗,兩棵樹苗大概是同時栽種的,所以高度相似。有一天,見其中一棵木棉樹,竟被粗暴地扯斷了剛長出不久的樹冠和一部份支幹,惨然露出米白色的樹心,但另一棵則完全無恙, 依然欣欣生長。

我心中很為那一棵受傷的樹惋惜。看着同時栽種,同時抽芽生長的兩棵木棉樹,本來整齊的亭亭而立,誰知却有這意外!

翌年春,突見那受傷的樹,再長新葉,受傷之處也痊癒了,雖然仍然可見疤痕,但基本上已掩蓋了露出的樹心。我心中不禁為它喝彩。雖然與另一棵樹相比,這棵木棉樹明顯比另一棵矮了一大截,但能再次抽葉生長,以挺直的姿態在受傷後再傲然而立,已是英雄本色!木棉樹別稱英雄樹,除了因為它拔地而起,高度永遠傲視林中其他樹木之外,原來自癒能力也同等強大....

事隔幾年,這棵木棉樹,樹型長得越來越漂亮,一點曾經受傷的痕跡也不見了,但高度仍比旁邊的那棵矮,但誰說得準呢,只要能挺立,也許有一天....

況且,又何必比較呢!

我在等待它繁花滿樹之日。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大自然教室


野孩子像野生植物,只要有雨露,在惡劣的環境中也能生存。

我也是野孩子,但不在城市的街頭潑野,而是喜歡浪蕩鄉郊、親近自然。而大自然是不着一言的教育大師,自少便讓我知道,不管環境怎樣惡劣,只要有意志,都可生存。

在遊蕩中,我還愛動手動脚,隨手採摘身旁的植物,不知有多少無辜的花、草毁在我的手上。這個隨手採花擷葉的壞習慣,要到大學時期,我們一位愛帶我們爬獅子山的教授的一句話,我才停了手。 "這樣做是在作手孽",教授說。這是一記棒喝,至今不敢忘。

當還處於停不下來的野孩子階段時,在一次山野漫遊,找尋蚯蚓時,看見在濕潤的、長滿野草的泥地上, 有一塊長滿青苔的石頭,跟据經驗,這種石頭下面,常有蚯蚓,於是,便隨手把石頭推開,却看見石頭下面,沒有蚯蚓,卻有一顆貼地匍匐的嫩白色植物,蜿蜒向着可以出頭的、有着陽光、雨露的方向生長。

植物呈嫩白色,是因為缺乏陽光,不能製造葉綠素。但這一點,並不影響她作為植物的天性。她知道,只要努力地脫離石頭的壓力,向着陽光的方向前進,她便可以生存。

這棵植物的靱力,不知怎的,就烙在這野孩子的心中了。大自然就是如此不着一言的教育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