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8日 星期五

總有「出街」的理由


我有幾位比我年長十多二十年的朋友,她們都是我的明鏡,以她們的經歷和人生智慧,不落言詮地,教我如何面對老去。

這幾位七、八十歲的友,早年都是靠着自己的一雙手,公一份、婆一份地在社會上打拚,到今日,雖然未必大富大貴,但都生活無憂,可以安享晚年。

她們那年代並未流行女強人三字,但在我心目中,她們是真正的強人!她們也許未受高深教育,但家中內外大小事一把抓,兒女都是她們一手一脚拉扯大的。她們出盡法寶,讓下一代受良好教育,為社會作大貢献。有些連孫兒孫女都是由她們幫着帶大的,這些第三代,大都懂事體貼,對老人家,特別是陪着他們長大的祖父母,照護有加。這種表現,也有我那些友們的功勞在內。

歲月不饒人這老話,一點沒有花假。我那幾位友,任她們年青時如何好強,如何咬緊牙關頂過半邊天,一踏入七、八十歲,都無一倖免地周身毛病。相約她們出遊,真是比約大忙人不遑多讓。她們不能出遊的理由常因要看醫生、要覆診、要割白內障、要去換藥、要物理治療、要針灸、要驗血、要鑲牙,要去攞藥。。。

但稍有喘息機會,她們一定抓緊時間出門,絕不躲在家中哼哼唧唧。有些起個大早,舞手動脚做運動,遇上投契的同道人,講講笑笑,身心都有益。有些呼朋喚友,行山飲茶逛街,把自己打扮得光光鮮鮮的,自家開心,別人看着也心喜。有些積極尋找適合自己的醫生或醫療方法,主動自醫」,有誰比自己更瞭解自己的病情,更知道需要那一種醫生?有些帶着外傭,到處格價買菜,為忙於工作的家人準備可口的晚餐。有些投身義務工作,探訪獨居老人,到醫院陪伴病人,她們的智慧和人生經歷,是那些獨居老人、病人最好的心藥

她們都是能動不要停,能站不要坐,能坐不要躺的信徒,隨時隨地尋找出街的理由,保持身心活躍。



2014年7月11日 星期五

男孩子是怎樣煉成的


年輕的女性朋友常常問:有男子氣概的男人都躲到那裏去了?為什麽男子都好像小孩子,永遠不肯長大似的?言下之意,好女子比好男子多囉?

作為女子,先來看看女子是怎樣煉成的。

先從我們這一代說起:
我們這群嬰兒潮女子的上一代,很多都是從艱苦的戰亂時期走過來的,受的教育一般不算多,那時代,女性不作興拋頭露面出外工作,所以,一家之中,大多是男人在外面世界打拼,媽媽留家照顧兒女。我們這一代女子,都是拉着媽媽的長衫或圍裙長大的。我們跟着她們出入市場和廚房,有需要時,還幫着做些輕鬆的家務。偶然還可以参加大人們的聚會,看她們聚在自家或他人的廳堂,一邊打毛衣或打麻將,一邊東家長西家短的。內容不外是那家的兒子有出息,那家的女兒沒教養,那一對夫妻持家有道,那一對又怎樣貼錯門神。。。到上學的時候,學校裡多的是女老師,她們的學問、談吐,工作態度,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我們的榜樣。雖然我們那時還懵懵懂懂的,可長年耳濡目染,女孩子們對成人世界,其實早已有了一個模糊的印象。

但可憐的男孩子却是另一個境況。他們稍長,若仍然像女孩子一樣,整天跟着媽媽,是會被譏裙脚仔」的。但家中的男人,為養妻活兒,一般都早出晚歸,以致留家時間少之又少,休息都來不及,那來時間教導兒子。家中若有叔叔伯伯,其境況也相似,不是自顧不暇,便是「各家自掃門前雪」。到男孩子入學了,學校女教師的數量好像總比男老師多,尤其是讀文科的。雖說學問不受性別影響,但女老師始終難以傳授男子氣概。在這種氛圍長大的男孩子,除了知道男人要賺錢養家之外,幾乎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做什麽,或是應該做什麽。一些作為男子應有的質素,都只能在朋輩、電影電視及日常生活接觸中,東拼西湊地成形。

歲月飛逝,流年暗換,終於輪到嬰兒潮世代主持大局。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我們那一代剛碰上經濟起飛期,職場上人力求過於供。當時的主流價值以金錢、權位、物質為主。嬰兒潮男子在職場的能動性,自不比他們的父輩遜色。但照顧孩子屬於「小兒科」部門,大男人都不懂或不屑做。那年代,連女子也圍裙一拋,忙着賺錢去了,於是照顧孩子的責任,都外判了予外傭。。。而外傭又是女的。

嬰兒潮世代,雖然沒有時間陪伴他們的子女長大,但時間換來金錢,他們對下一代,大多有求必應。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嬰兒潮後代男,他們能到那裏去學習做一個心胸開闊,進退有據,有肩膊、有腰骨的男子漢、大丈夫?
這就是為什麼年輕女子覺得「好男人」珍罕的原因。

幸而曙光漸現,很多新世代男子,痛定思痛,開始醒覺當一個好爸爸的重要性,他們身體力行,盡量抽時間在孩子身邊,陪伴他們,嚐試摸索着助孩子成長。。。

看來,新好男人,像雨後陽光下的樹木一樣,將清新地閃亮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