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記台南



聖誕假期遊台,原本的目的地是到花蓮訪友,誰知到花蓮的公路大修,旅遊巴難到,火車座位則早被旅行社預訂一空,又不知道其實松山機場有飛機飛花蓮,於是遊了台北後,便改以台南作落脚點,再主攻高雄。誰知人到台南後,竟愛上台南,決定以遊台南為主打,高雄反變成了次選。

人口不到兩百萬的台南,兩年前升格為直轄市,這個一向不是香港人熱衷的旅遊點,原來是台灣最早發展的地方,曾經歷荷蘭統治、鄭成功時代。。。那裏新舊相遇,却是水乳交融。我們見証了拜廟的盛況,遊覽了創意洋溢的安平老街和藝術一條街,參觀了充滿歷史感的赤嵌樓,台灣最早的媽祖廟、孔廟,還在台灣第一座教堂望了子夜彌撒。 (子夜彌撒不在子夜,而是晚上十點,是台南人的夜生活止於子夜前?) 又去看了那裏的國立台灣文學館,德記洋行安平樹屋,自然保育區,著名的鹽田。。。

一張只需台幣180元的三日優惠券,便可無限次乘搭行走景點的專線巴士,可惜巴士班次較疏,有時得採用其他交通工具搭夠。

台南最令人難忘的是人情,短短數天,便遇貴人無數:夜風中站在街角,久久截不到的士,賣燒鵝的攤販主人主動替我們電召的士,還招呼我們到他的攤檔內避風,而的士司機,在行程中,適時地介紹經過的景點,還拒絕收我的小費。又不止一次,我們坐在巴士站等巴士,當地人主動從車站對面巴巴的跑過馬路,來告訴我們這巴士站只有假日有車,以免讓我們空等。這些自發的善意,都使我感動。

我的一位師兄曾引前人說,台灣這地:花不香,鳥不鳴,男無情,女無義。為此,我在這次旅行中特別留了心,最後的親身經歷是:台灣花送香,鳥愛唱,男女皆善良熱情,特別是在台南這一方水土。

台南市觀光旅遊局的宣傳品,有一段這樣的文字:台南是一個適於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台灣文學家葉石濤語)。我把它抄在這裏,倒不是要為台南做宣傳,而是他寫的,精準的描述了我對台南的感受!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年輕人覓前程




A (見照片)是本地藝術家B. Wing的作品,其相關產品如賀咭、毛公仔、咖啡杯等好像都頗受歡迎。在年青人中,她算是捱出了頭。

最近聽B. Wing接受電台訪問,說到大學畢業後,鎮日躲在家中畫公仔」,覺得日子非常難捱。她說自己已經不是六歲,而是大學畢業生,家人看她每日無所事事地「畫公仔」,不知終於胡底,總會疑惑。但她又無法保証「畫公仔」可以畫出一片天地,所以亦很徬徨。幸而如今終於做出成績,當初的那點疑惑徬徨,便可以輕鬆地作為談笑之資了。

網絡世代,看似機會處處,成功出名看似越來越早,但我認識的年輕人,却總是尋尋覓覓,很難找到安身立命之地。在孩子尋尋覓覓的過程中,耐性和信任是不可少的。

我們那一代,找事做,要的是一份薪高糧準的長工,當找到一份大家公認的好工時,我們是試着改變自己,去適應一份工作。但年輕一代,却是興趣性格先行,找的是一份適合自已的工作。

認識的一個年輕人,起初在美國學的是救死扶危的醫護工作,畢業後,在醫院做了一會兒,老是覺得不適合自己,每日上班像受刑,終於忍無可忍,辭了工,拿着積蓄,獨自到外地流浪。她遠離父母的影响,細細思量自己到底想做什麽。半年浪蕩下來,她終於知道自己最喜歡幫人設計髮型,把別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於是到日本學習剪髮染髮技巧,回到原居地後,在小髮廊工作一段時間,幾年下來,她終於擠身華府大型髮廊集團的當紅髮型師,當地名人士女爭相請她設計髮式、化裝、形像。據說收入不錯,又做得很開心。

又認識一對專業人士,兩夫婦為孩子舖的當然也是專業之路,長女乖乖地踏着父母舖好的專業路,算是平平順順地安定下來。但次子一畢業,却加入了紐約的流行音樂圈子,與他所學的專業風馬牛不相及。他過的是自由人生活,收入不穩定,但他說他開心。父母雖然不贊成,除了詳細分晰自由人生活的種種好與壞,又能做什麼呢?

作為這些年輕人的父母輩,我們大概只能這樣想:我們盡了責任,供書教學,又竭盡所能,知無不言地提供我們的意見。至於最後取態,我們無力控制,也無需控制,他們已成人,未來人生路得由他們自己去選擇,去摸索的。

2012年12月16日 星期日

不肯安靜的小孩



當雙眼疲倦,不想讀密密麻麻的字書時,我會看公仔書。而公仔書中我最愛幾米作品。剛揭到這段圖文,題為 貓生病了不禁會心:

貓生病了,老鼠大聲朗誦詩集,並修剪盆花。
貓生病了,老鼠慢慢刷牙洗臉,並打掃廚房。
貓生病了,老鼠倚在窗邊欣賞夜色,並對流星許願。
貓生病了,老鼠也病了,
牠說:「我還是習慣那種時時緊張,處處小心,夜夜逃亡的生活。」
午夜,我聽到老鼠在嘆息,
且不再讀詩了。

如果把文中的貓生病了,換成退休了,把老鼠換成了字,那便變成:

退休了,我大聲朗誦詩集,並修剪盆花。
退休了,我慢慢刷牙洗臉,並打掃廚房。
退休了,我倚在窗邊欣賞夜色,並對流星許願。
退休了,我病了。
我說:「我還是習慣那種時時緊張,處處小心,夜夜逃亡的生活。」
午夜,我聽到自己在嘆息,
且不再讀詩了。

退休初期,是所謂的蜜月期,以為終於擺脫拚搏生涯,可以享受早上自然醒來,看看報紙,悠閒的享受一頓早餐,然後咪咪摩摩的做家務。偶而觀花賞月,出門旅遊。但日子一久,就開始覺得無聊,懷念那匆忙緊張的職場生活了。

原來沒有壓力的生活,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的!

不知聽過多少次了,某人退休後,起初好端端的,過了不久,便患上了憂鬱症。。。

人的心裏,大概都有一種永不消失的焦慮,那是一種內心的追求,但又不知究竟要追求什麽的狀況,這種追求,若不獲滿足,便產生焦慮。為了消除焦慮,很多人會把自己醒着的時間,用各種不同的活動排得密密麻麻,讓自己沒有思考空間,但只要偶然停下來,那種焦慮感便又重新佔領腦海心田。

有些人則會採取把自己的世界縮小,把生活的觸鬚藏起,以為簡化的人生能減低焦慮,但由於心中的渴求始終未獲滿足,結果情緒鬱結,老是無法開心起來,搞不好便變成情緒病了。

焦慮真像那些吵鬧不休,纏擾不斷,不達目的誓不擺休的小孩,有時強硬的拒絕態度也許能使他暫時停止吵鬧,但當靜下來時,那小孩又會在耳邊聒噪。所以要解決焦慮,人必須耐心地,認真地聽取他的渴求,竭盡所能滿足心中小孩的要求,他才會安靜下來。

我的心中就住着一個永遠不肯靜下來的小小孩!

2012年12月8日 星期六

家務助理



家務助理放假回鄉,我這個華籍主婦/阿四卽時補上。首一兩天有點忙亂,但很快進入狀況。我一向強調,家務助理只是協助性質,能自己動手的家務,還是盡量自己動手,以免生疏。我母親大人常說:誰能保證一生有傭人幫忙,真是至理名言。

那些年,夫婦二人都全職工作,我的職業還是日夜顛倒,工作時間不定的傳媒工作,那時還未有五天工作的規定,更沒有工時限制,一星期六、七十小時的工時是常態。忙起上來,連睡眠時間都欠奉,所以家務不得不假手於人。但家務助理却是有法定假期的,一星期總有一天休息。有時我剛趕完死線,剩下半條人命,正想大被冚過頭」,好好補一覺,却碰上助理放假,那時我會大大嘆一口氣,然後自怨自艾,覺得自己真慘,連家務助理都不如!

當年接手家務,洗衣煮飯自是馬馬虎虎,得過且過,晚餐多數到外面餐廳解決。但湊仔,我却從不厭煩,那時孩子還小,但每日放工回家,雖筋疲力盡,但只要把胖嘟嘟的兒女一擁入懷,便疲勞盡消,那種温暖甜蜜感簡直金不換!如今想來,那段日子竟是最繁忙,最勞累,但却是最快樂滿足的流金歲月。

退休後,時間多了,其實可以考慮重新掌控家務,但一來家務助理已在我家工作一段時間,似乎不應無故辭退,加上人有隋性,有些事,特別是需要體力的工作,我越來越不能勝任,若有入代勞,當然省却我很多焦慮。有時,家中有客到訪或入住,人口突增,有人相助,自較輕省。沒有人在家時,也有個人可以說說話兒。

如今,家務助理已不止助理家務了。

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再談何處安老 ----給Jinna和Birdy



Jinna說想建安老的香格里拉,Birdy則說PB68女齊齊入住同一間安老院。無論重新設計或入住已成型的安老院,我這裏先提要求:

這個安老院首先要能親近大自然:陽光温暖,能仰臉迎春風,翹首觀星月。最好能靠近公園或自設園林,若是自設園林,則園林要分行人路,輪椅道和汽車路,各用花木分隔,使行人和輪椅使用者無需在閒逛時左閃右避,不得安心。

安老院附設或附近設有酒店,以便老人遠方的親友子孫來訪時,能夠入住。隣近最好還有大型主題公園,吸引兒孫輩常來,此意見取自大前研一。

安老院內設靜室,讓不同宗教的住客做禮拜、開彌撒、向佛陀頂禮。。。

設小型圖書館,只收藏大字體的書。圖書館內當然得有電腦,那些能控制字體大小的型號最合適。

也應設多用途工作室,讓還有活動能力的住客做喜歡做的事:男住客可做木工、金工,用手創造獨一無二的日常用品,或為孫兒孫女設計充滿愛心的玩具。女士可畫畫、編織、做易消化又健康的小食,與院友分享。

設電影院、運動室和跳舞廳。使能動愛動的長者有地方消耗精力,不愛動的可靜靜欣賞電影。又定期舉辦安老院活動日,邀請其他規模相似的安老院院友参加,說不定能在晚年結交到意氣相投的老友,甚或為寂寞之心添加一段橘子色的黄昏戀!

這些都是硬件設計,軟件方面當然得有充滿愛心的工作人員和專業醫護。此外,還該有強大的臨床心理學家和調解部門,老人家帶着一生的歷練和種種愉快不愉快的經驗入住,有時難免揮灑各自的性格。君不見報章新聞中,常有安老院住客發生衝突之報導乎?所以有經驗的調解人員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還該設有寧養服務的部門,讓住客在生命的關鍵時刻,能與家人好好說再見,使彼此的心靈都能寧靜、平安。

香港寸金尺土,我這些要求可能嗎?

還是,我只在痴人說夢?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我不須匆忙



自從老友YH向我介紹了一行禪師著的故道白雲之後,我對一行禪師的作品著了迷,圖書館中凡是他的著作,能找得到的,都或深或淺的讀了一下,覺得他說的道理,很能安心」。以前讀程兆熊老師的著作,他常說的一句話是:人最困難的,是安排自己的一顆心。那時不明所以,如今算是嚐到了一點無法駕禦心神的滋味。雖然早已「登陸」,但一顆心仍然尋尋覓覓,匆匆忙忙,離不開形形役役的狀態。

一行禪師在法國成立了一個叫梅村的地方,供人修習。以呼吸、正念去安定自己的一顆心。

這梅村的修習意念,原來早已傳來了香港。早陣子,因緣和合,一位朋友帶我參加了一次由香港教育學院宗教教育與心靈敎育中心/亞洲應用佛學院 / 梅村香港基金會合辦的每月正念修習日」。一整日的活動,主要是行禪、深度放鬆、法師開示、五項正念修習、佛法分享等。

這些活動,在我讀過的一行禪師文章中,都大概有談及,有些活動如呼吸、行禪、深度放鬆,我也大概知道是怎麽一回事。想不到最令我心神愉悅、安定我心的,竟然是那些文字顯淺,調子簡單的梅村歌曲。在結他的伴奏下,輕輕唱出,竟然使我有所開悟。下面這一首快樂是此時此地,就安定了一顆永不定下來的心:

快樂是此時此地,
我已放下煩惱,
沒處要去,無事要做,
再不須要匆忙。

快樂是此時此地,
我已放下煩惱,
有地方去,有事要做,
但不再急忙。

這首簡單的短歌大概譯自英文原文:Happiness Is Here and Now
Happiness is here and now,
I have dropped my worries.
Nowhere to go, nothing to do,
No longer in a hurry.

Happiness is here and now,
I have dropped my worries.
Somewhere to go,
Something to do,
But I don’t need to hurry.

真是的,我雖仍然有事要做,有地方要去,有未了的緣常掛心頭,那就從從容容、安安祥祥的去面對,去完成,何必匆忙呢!


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

何處安老



我那位心腸柔軟的代女,在安老院做義工。前一陣子,安老院開放日,她邀我去参觀。我對安老院從來缺乏興趣,覺得 安老院三字與我毫無關係,我何必浪費時間走這一遭。但我身邊的同齡朋友們,原來已紛紛對自己的將來,作出積極的部署。

一位與我年齡相若的獨身朋友,早在數年前便已經在老人院做義工,她擅駕駛,於是定期到安老院接送老人去街街。原來人年紀大了,很多時行動不便, 出街竟成了一個難得的節目。朋友一有空就帶老人家到不同商場或適合老人的景點去散心。

原來她早已決定,將來自己年老時,會入住安老院,所以為安老院做義工,可以說是一為神功,二為弟子。由於出入不同的老人院,她對各機構屬下的老人院認識深入,經過多年觀察,已心中有數。她決定時間一到,就搬到其中一間她服務的老人院去。該院設施齊全,有駐院醫生護士,平日身體健康,活動自如時,可自己開着車到處見老朋友,試新口味。若有頭暈身熱,便有醫護人員在旁照顧。不想活動時,便在院中與其他院友廝磨,或参加院內的活動,她把安老院生活說得像天堂一樣。

我聽過的有關安老院的故事,却是另一極端。在那裡,老人家亳無尊嚴,被人當作物件一樣,呼來喝去,或是根本無視他們的要求。安老院的好與壞,大概也得看主事者的態度和相關部門的政策,監察的力度等。

老的狀況千百樣,有人活到百歲,仍能行走自如,自我照顧,但有的却因種種原因,很早就需要別人的照護。有些人有兒有女,但想到兒女各忙各的,也實在勻不出時間心力再照顧老人。有的則想到,久病床前,與其受親人冷待,不如把自己交給專業人士,也未嘗不是一件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如有可能,人都應嚐試自我負責,我那位同齡朋友,如此積極安排自己老後生活,看來,我對安老院亦不應不聞不問了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十一月




寧靜、澄澈的十一月,成為友人南來北往的好時節。

金兔喜趁熱鬧,人雖然團團轉,心却是樂透了!我這個 人來瘋」,見了朋友,便什麽也忘了,幾乎連南山脚下的部落格都給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可朋友來了又去了,我那潮湧的心湖終於回復平靜。

而美好的十一月還在。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認老不認老




歐陽應霽在他的專欄,寫他大包小包外加拖一個小型行李箱去搭地鐵,誰知一位操流利普通話,年紀看來比他還年長的大姐讓座給他,使他耿耿於懷,還在專欄中自問:我真的看來有那麽老嗎?

我讀後,不禁失笑,香港人真是不肯認老!

年前,我曾笑對女兒說,我的其中一個噩夢是,在公共交通工具內,有人讓位給我,因為那表示我真的老了。

那次,噩夢成真了。我與女兒乘坐東鐵,車厢一如往日般擠迫,我不想站在門口阻住地球轉,所以主動移向車厢內部。甫站穩,一位看來是北方來的男子立刻站起來,示意我坐他的位置,我一怔,一時反應不過來。電光火石間,我想過像歐陽應霽那樣,瞪他一眼,告訴對方我無需座位,然後迅速去另一車厢。但我立刻又想到,這樣做,只會讓旁人覺得我反應太大,而且令讓位者覺得尷尬,所以最終決定像長者一樣,微笑點頭表示謝意,然後靜靜的坐下。

我看看在人叢中的女兒,她正朝我捉狹的脥眼!

坐在別人相讓的位子上,我就像歐陽應霽那樣,心中不斷自問:「我真的看來有那麽老嗎?」

這以後,再次被讓座是在深圳的地鐵內。在深圳,我看年輕人在車厢的讓座率非常高。這大概是他們那裏的公民教育成功吧。可惜的是,他們的禮讓,却無意的傷了那些像我一樣不肯認老的香港人的心。

我女兒也有讓座的好習慣,以前,她每次見到自以為需要座位的人,便會義無反顧,霍地站起來讓座。但自經她老媽那役後,她明白,讓位不能太隨便。

現在,她只讓位給那些老態龍鍾的長者,若有手持枴杖上車,明顯東張西望找座位者,她讓。手、脚受傷紥着繃帶者,讓!手抱小孩者最易決定,讓。至於孕婦,她往往審視再三,確定是真懷孕而非中央肥胖,才敢先有眼神接觸,看對方是否需要座位,才敢站起來讓座。

那次讓她目睹有人給我讓座後,她還要調侃老媽:媽咪,你真係老喇。我連忙抗辯:「可是我的心境比你還年輕呢!

還是不肯認老!

(本文照片由Stephen 提供)


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睇唔過眼



記得小時候讀文章,說到觀人於微,其中一個方法是與朋友去林中散步,若是有樹枝擋路,前行的友人,自已闖過了,便任得樹枝彈向後面的你,那你便大概可知你那朋友是否懂得為人着想了。

今時今日,不必去林中散步了,只要與友人行商場便可以。有些商場大門仍是非自動的,常見的現像是,自己推門出入後,便任由玻璃門向後關上,從不會看看後面是否有人正緊隨身後。有時看見跟在後面的是羸弱的長者或獨行的小童,他們行動緩慢,若收脚不及,那玻璃門便可能撞上他們了。其實只需稍稍回頭,用不了兩三秒的時間,便能避免不必要的撞傷或夾傷。

有時,有些人雙手提滿重物,或有人推車送貨,或見人推着嬰兒車,一看便知道他們騰不出手開門。若人就在門邊,隨手開着門,只屬舉手之勞,何樂而不為?

地下鐵幾乎是我每日必用的交通工具,自從有了自由行後,地鐵東鐵幾乎無時無刻不客滿。坐位是沒有可能的了。地鐵疾駛,站着的乘客,就在車厢內搖搖幌幌,就算紥穩馬步,都有點站不穩,所以車厢內的扶手柱便是穩定身軀的重要支點。但現實是,那支柱往往被個別乘客像攬着親密男女朋友那樣,側身緊緊貼住,使其他乘客無由沾手。有些則把那扶手柱當作靠山,讓自己的背脊緊貼,如此一來,誰敢伸手握柱,搞不好,會被誤會非禮的!

地鐵還有一景:自從智能電話、平板電腦流行之後,有些電子產品用家,從此目中無人,眼中只有手上電話、電腦螢幕。有些用家,還愛另一配件---耳機塞耳。本來戴耳機是好的,這使車厢雜聲減少。但問題是,某些用家,他們一踏入事厢,便攔在門口位置,心無旁騖的沉醉在電子產品的小小宇宙內,可憐那些要上落車的乘客,任你如何禮貌說唔該借借!唔該借借!」,他們都不動如山!

自己方便重要,但也得為別人着想呀!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工作?



與友人行街街,經過地鐵站附近,看見有年輕人穿著簇新的制服,正在忙碌地推銷一款飲品,除了派發宣傳單張外,還殷勤的勸路人試飲。友人忍不住嘟噥:這算是那一門子的工作?

友人與我都是兩孩之母,而孩子的年齡就與那些年輕人相近,所以看見年輕人,老媽子角色就會不自覺的浮面。

我們倆都屬嬰兒潮世代,那年代對工作的定義,除了專業之外,還得穩定、薪優、就算薪低,也得有一個固定工作地點。所以當看見今日的年輕人在街上立一個易拉架」,便開始代所屬公司進行不同種類的銷售。又或在人多的地方派發銷售單張,或持一方宣傳牌在人流中流動宣傳,就覺得有點不太符合我們心目中的工作型像。

我完全理解為人父母的想法:這種銷售工作一般都是臨時工,由於無需特殊技能,也便缺乏日後可重用的工作經驗,加上薪金未必理想,所以心中不免犯嘀咕。

我友大概忽畧了正在改變的社會現實,因為長期、穩定、薪金不錯、能坐辦公室的工種已經買少見少。眼前有的盡是短期,辦公地點流動,而收入又不穩定的工作。以前,學歷還能發揮一點影響力,學歷高的,工作機會似較多,也較有優勢,但近年,學歷高也不必然地會較易找到好工作,而薪酬亦不必然與學歷成正比,是以我們這一代的父母總覺得孩子的工作不理想。

在一個轉變的社會中,僅憑年輕人自己的意願和努力,未必便能卽時改變現狀,所以很多人寧取一鳥在手好過群鳥在林策畧,不論好壞,先抓住一個工作機會,冀望在工作中,再尋求別的可能性。香港作為購物天堂,工種無可避免地向銷售一方傾斜。銷售渠道雖千萬,但最易為我們目睹的便是街上的銷售活動。

很多年輕人便以此作為權宜之計,然後再作籌謀。而為人父母的,心中也許未盡滿意,但千萬別說喪氣話。只要提醒年輕人,做人必須立志,要達到目的,不只路一條,其中蹊徑千萬,別讓這臨時的機會,虛耗了鬥志,而忘了要走更長、更理想的路!

這是一個充滿創意的年代,鼓勵孩子好好利用各方資訊,為自己開闢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不論是羊腸小徑,還是康莊大道,若經由自己努力而開展的道路,不論濶窄,想必特別有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