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醒目仔


我們這一代人成長時,常聽到一些莫名其名的說法,這些說法與我們平日接收到的價值觀不同。學校或父母常教導我們,做人要忠誠、正直,但却有人嘲諷地說:做人忠忠直直,終須乞食。大概是有人真的過於忠直,或自以為忠直,結果人生不太如意。

又例如長輩的訓導是勤有功,戲無益」,教導我們做事勤勤力力,但却有人會潑冷水:新界隻牛就夠勤力啦!」言下之意,就是勤力有什麽用,還不是一世做牛做馬。我印像最深刻的一次是一位年輕同事,用新界牛批評她的父親只懂死做,結果家徒四壁,什麼都沒有留下,害她一家辛苦渡日。她那對「勤力」二字的負面腔調,使我震動良久,無法釋懷。

又有人愛說:「執輸行頭,慘過敗家。」那是說,寧可有個揮霍的「敗家仔」,都不想要個事事一板一眼的「執輸」孩子。以上種種說話,都在告訴我們:一個忠忠直直,只懂埋頭苦幹的人只不過是個傻瓜;人們欣賞的是靈活變通的「醒目仔」。

於是我們那一代的「醒目仔」就從這種社會氛圍中慢慢成形。

「醒目仔」的特點是什麽?

「醒目仔」有若干聰明才智,不是不勤力的,但勤力之餘還懂得適當時候走位。未必會作奸犯科,但懂得利用灰色地帶,該取巧時就取巧,絕不執輸。。。

年月過去,「醒目仔」艱苦經營,天時地利人和下,漸漸闢出了一片天:在自已的專業內建立了名堂,又積聚了若干財富,社會上也漸有名望。忽一日,因緣際會,被特區政府看上,委以重任,成為了司長、局長、甚至特首。

位置不同,身份改變,「醒目仔」還是「醒目仔」,但群眾的要求却全然不同了,伴隨着「醒目仔」成長的價值觀和醒目秘笈,一夜之間不再合時宜。群眾要求高官的行為操守必須「比白更白」,說話做事要忠忠直直,有碗話碗,有碟話碟,那些「逢人只說三分話」的習慣,被批缺乏誠意,尤恨「擠牙膏」式的資訊發放。高官特首面對質詢,說話要坦白,自己的身家財產當然要說清楚,連妻兒的私房錢和妻子外家的財政狀況都要說得一清二楚,搞不好,不知道會不會株連九族。。。

社會塑造你我他,高官特首也是這個社會塑造出來的,在指罵的同時,我們是否也要反省製造這批土生土長高官的氛圍是怎樣形成的?

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如露亦如電


自從進入互聯網世界,加上用了智能電話,我竟然對於金剛經那幾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的經文好像明白了多一點。

用了WhatsApp之後,與朋友的通訊越來越容易,隨時隨地只需用手指接觸電話螢幕,不必說話,不用張揚,只瞬間便可以與一群人或一個人通訊。通訊完畢,只需一點一撥,便可把留言或圖片删除,不留痕跡,真是如露如電,如夢幻泡影呀。

早在十年前,香港沙士」期間,不幸染上沙士的人要被隔離,連親人都無法探視,聽說當時威院曾利用視像,使病者與親人,可作有限度溝通,以解雙方心中的牽掛和焦慮。那時感覺心中一陣温暖,貼心。覺得這新科技真得力!

到了現在,互聯網更先進,也更方便,應用當然更廣,連生死大事都包攬了。

生了孩子,向父母報喜,以前只能通過電話興奮大叫:「阿媽,生咗個仔呀,八磅半!」現在呢?用視像,要放大嬰兒眼耳口鼻,點撥間便可完成,果然有聲有色,真是一大進步,只惜仍欠觸感和氣味。通訊完畢,疑幻疑真,有點不真實的感覺。

又聽朋友說,家中老人臨終,在外地的親人兒女,趕不及回家送最後一程,竟亦想到利用電腦作視像送終,把現場情景實時顯影,遙視親人走完人生。對生人而言,似是見了親人最後一面,但臨終者在彌留中,是否還有精力,辨認螢幕上的面孔呢?他們所渴望的最後一面,最後的擁抱,又是否得到滿足呢?

更甚者,春秋二祭,也有人利用視像祭祀親人,遠在海外的親友,或是行動不便者,無法親臨現場拜祭,那麼只好利用視像遙拜,也算是表達了心意。其實我們一向懂借景借物傳情。什麼明月千里寄相思」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呀、「一柱一香洞府開。。。」,真個是只要心香一瓣,便能無遠弗屆,直通天庭。近年,更有人相信,人脫離肉體後,只餘能量,說不定,生人的視像拜祭,真能通過網絡能量網,將思念直送能量界!?

有時,看着手機和電腦,常感迷惘。那個我無法想像的廣大互聯網,真是那麼近,又那麽遠。那麼真實,又那麽虛幻。似乎存在,却又瞬間消逝。。。

無常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正是這互聯網世界。

(此文所用照片,由Stephen提供)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玉里本色


住在花蓮朋友家那幾天,曾隨興乘火車往玉里走走。玉里位於花蓮南,據說是台灣最大的鎮。

初夏玉里,水光瀲灧,山色翠綠,人在其中,真合一句人在畫圖中

到了玉里,並無特定要遊的地方,只是隨意逛逛,碰上什麼是什麽。玉里是一個非常安靜的地方,只有幾萬人口,走在路上,難得碰到其他行人,車輛也不多。

老伴愛吃,閒逛中無意碰上玉里麵,當然要試試。我對吃一向不講究,囫圇吞棗,飽肚就算。但老伴味覺發達,麵上桌,看色聞氣,先已垂涎。起筷挾麵,一放入口,便豎起拇指,說是此次台灣行中吃過的最好吃的麵。一碗麵,他雪雪有聲,痛痛快快的幾分鐘就幹掉了。

我的意外之得,是那裏的手作。只逛了幾條街,便碰上了售手造肥皂的小店。店裏肥皂種類多,都是採用天然草本植物製造。肥皂店散發着淡淡的香氣。女店主涂女士自造肥皂出售外,還開班教做手工皂。

又無意闖進了一間教導藍染、臘染和植物染的場地。植物染的色彩最迷人,其中一款作品由七里香草木染成,非常吸引。我真想把那顏色稱為秋香色」,因為那色澤淡雅、安靜、使人想起秋日

最令我印像深刻的,是珍藏在同一組建築物二樓的璞石藝術。玉里舊稱璞石閣」,把那裏的石藝稱為璞石藝術,大概帶有雙重意義。這門藝術的特別之處在於把各種不同種類和顏色的石材,經過分裂、解體、重組而形成一件藝術品。他們有意地把題材本土化,最初連石材也用本地出產的,但近年亦兼採集外地的石材,豐富創作素材。

我非常驚訝這小小地方,對本地、本土的在意。他們都是有意的利用本地素材,用傳統的手作方式,保留本色。

近年我非常愛遊台灣,一大部份原因,大概就是他們對在地文化的珍惜。香港受全球化的影響太深,地方特色日損,雖說國際都會自有風華,但就是缺少了那麽一點滋潤人心的本地文化和色彩!


(圖片為璞石作品,題為雲飄群山間)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移居花蓮


友人由香港移居花蓮,理由是那裏山好、水好、人好。。。

好地方當然要公諸同好,當一切都停當後,友人便力邀我們到他的新家參觀。

恭敬不如從命,月前,偕數友人同遊花蓮。五月份的台灣,已漸進入雨季,留在花蓮那幾天,都不時灑雨,又忽然放晴,是以空氣清潤,使人神清氣爽,眼前一切都特別明淨。

花蓮是個看雲、看霧、看海的理想地方。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仰首可見,那山頂、山腰,總有婉約多變的雲霧,像軟軟的緞帶,有意無意的把山綰住。花蓮面向太平洋,大洋的水,竟極易親近,如果你願意,只要走向水邊,太平洋的浪將會毫不遲疑地給你一個濕淋淋的擁抱。清晨,旭日從水中緩緩升起,太平洋上,阿波羅的雍容,使人拜倒!

聞名已久的慈濟,就在花蓮。走進慈濟的靜室,只那氛圍,便能使紛亂的心緒慢慢沉澱,頃刻間便變得清靜安祥。

臺灣開南大學去年底調查“臺灣各縣市美好生活指數評比” ,花蓮縣在“居住”領域得分最高。怪不得友人在行遍天下之後,最終選擇花蓮作為今後安居之地。而且慫恿我們也一起移居花蓮。同行的友人們雖未屆退休年齡,但都在開始計劃退休生活,搬去花蓮那麽好的地方,那誘惑力不是不大的,只是移居談何容易。

要離開一個熟悉的地方,在新環境從新開始,畢竟不易,人地生疏,需要適應很多生活上的改變:怎樣去市場?那裏有博物館?合心意的理髮師不易找,懷念去慣了的餐廳和食物,生病了醫生在哪?想出遊,有誰作伴?一想到要離開熟悉的環境,便有這許多思慮。。。

但其實生活細節,總有一天會適應,說到底,所有的藉口都由於一個最大的原因:不敢離開 comfort zone

親愛的花蓮朋友,謝謝你為我們物色桃花源的一番心意,但花蓮目前還只能是一個迷人的旅遊點,暫未能成為退休移居之地呢。但當然,未來的事,誰又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