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學習做長輩


又是節慶大日子!

年輕時,遇到大日子,家族聚會是要到父母叔伯長輩家中,執後輩之禮的,因為這是我們那年代的禮數。

年華逝水,驀然回首,我們竟由後輩升級成了前輩。我們由女兒、媳婦,變成了別人的母親、岳母、奶奶、嫲嫲和婆婆。這種角色的改變,一下子是會令人感覺迷惘的。

我們成長於威權時代,那時候的教育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長輩有無限權威。他們高高在上;發號施令,我們做後輩的,只能誠惶誠恐,低首遵命。但到了今日,情況逆轉,以前的那一套已不管用了。

年前,一位師長極力推薦陳廷三博土的文章,謂可給我們一些如何學習做長輩的建議。是的,重新適應一個新的身份,是需要學習的。

近日重讀陳廷三博士的文章:「金色年華與落寞侍棄」。他提醒我們,今時今日,要做一個稱職的長輩,最忌 「整天百無聊賴,空坐等待後輩來取悅和照顧,自視輩份高,牢牢地把自己釘在高位,其他人似乎只能圍着你参拜,無形中把自己變成別人的包袱和枷鎖」。

真是及時的提點!

節日,是凝聚家人的好日子,而長輩,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成為凝聚家人的黏合劑,過時過節,可集合子孫後輩共聚天倫,歡聚一堂。

但過份強調自己的輩份,事事要後輩遷就,有時是會使後輩們敬而遠之的。所以,要適當地變通一下,可以主動一點,提一點如何慶祝行樂的建議,如果能力許可,還可以做一道菜,買點小禮物,讓氣氛活潑一點。當然,我覺得萬事隨心最好,太勉強是不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雖是親人,也得講究「自然」二字!太做作了,有時可能適得其反呢。

2 則留言:

  1. 陳博士之‘溫馨提示’值得細讀;「整天百無聊賴」已是一病,「自視輩份高」,更是絕症。其實從為人父母第一天開始,已進身長輩之列,但你絕不會自視輩份升級,但自然而然地關懷愛護子女,對自己父母更會感恩和孝敬;做得恰如其份。做了祖父母,疼錫孫兒,小寶貝是家中寵兒,你愛弄孫為樂,俯首甘為孺子牛,怎會論輩份、端架子?你做長輩多年,早就稱職,老來更會洞明世事,替兒孫設想:慶祝行樂,做一道菜,買點小禮物........。金兔越來越圓通,絕對是快樂的長者!

    回覆刪除
  2. 若不是山鬼提醒:「從為人父母第一天開始,已進身長輩之列。。。」,我真的沒有想過自己早已是長輩!我猜想,很多人大概都是從媳婦入門或女婿把女兒娶了去,才會有長輩之思。是耶?非耶?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