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山鬼洋洋數百字的留言,可見孝道二字,觸動了山鬼最根本的價值觀。
愚意以為父母愛子女之心,是天性、是本能、是使人類得以傳宗接代的預設機制,是以有山鬼所言的父母 “鞠我育我,無條件賜我衣食享用,終生言教身教、關懷、鼓勵、愛護。。。”, 總之,欲使子女身心茁壯成長,父母毫無保留地一切以子女福祉為大前題。當然其中也有例外,卽山鬼留言中所說的 “無良父母” 。而我相信,很多無良父母,其實是迫於現實環境,才會變作無良父母。
但在另一方面,子女“親親” 或稱 “孝順父母” 的行為,却是屬於後天的、文化性的、社化的。換言之,子女愛父母並非天賦。 “ 孝順” , “親親” 是需要後天培養、教化才能建立的天性。父母愛子女的天性往往強於子女孝順父母,這便是何以有 “痴心父母從古多,孝順兒孫於今少” 的原因。簡言之,如果教化乏力,則父母期望子女孝順將與現實表現出現落差。
以前,很多傳統觀念可以由父母口傳身教,所以如果家教優良,則會見父慈子孝的和諧情況,但今時今日,時移世易,父母的影響力越來越少,反之,社會風氣、傳媒、互聯網、以及全球化對子女的影響却大增。孝順二字,幾曾出現在這些資訊媒體和全球化的價值觀上?
西方有另一套父母子女之間的關係觀念,紀伯倫說:
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對自身的渴慕所生的子女。
他們經你而生,卻不是你所造生。
他們與你相伴,但是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卻不能給他們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擁有自己的思想。
你只能圈囿他們的身體而非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寓居在明日的住所中,即使在夢中,那也非你所能觀覽的地方。。。
不知山鬼對此有何看法?
又:胸中塊壘,似不宜以冷茶澆之,有違養生之道呢!(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