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

接受是另類佈施


我們這一代女子,已經自願或非自願地,成為獨立自主,不想依靠任何人的獨立女性。就算有靠山,如非必要,一定不會、不想、不願去依傍,一方面是出於自尊心、另一方面,也是為他人着想,不希望增添人家麻煩,不想成為別人的負担。

我本來也有這種想法,但經歷了人生後,覺得接受別人的關懷、照顧和服侍,原來也是很重要的。

比我稍年長的一位老友,因關節問題,行動有點不便。老友早年善於規劃人生,經濟上完全獨立,平日生活有傭人照顧,但仍然心心念念要住進老人院去。原因是,如果她住在家中,子女不會放心,要不時回家探視,偶然要作醫療檢查,便得勞動子女安排接送,非常勞師動眾。她覺得,她的子女工作壓力和生活瑣事已夠煩,她不想再增加子女額外的負擔。但如果她住進私人老人院,內有醫生、護士,子女便不必掛心她,可以全力應付他們自己的人生!

我一方面佩服她的豁達精神以及她為下一代着想的細心,但另一方面亦勸她別太固執,假如子女並不嫌煩,在可能的情況下,讓他們負一點照顧父母的責任,對他們日後面對人生,可能是一種很好的歷練。

我以自己年輕時的經驗相告:那年,母親病重,而我正值為工作打拼的年代,心中時常愧疚沒有時間常伴左右,只能趁隙去看她,有時買些她愛吃的水果,她愛聽的歌,她喜歡的花和盆栽,我做得很少,但她每次看見我,都露出笑容。雖然我做的,其實比不上她對我做的千萬分之一。在最後的日子到來時,她對我說她 “夠滿意了” ,就是這一句說話,讓我稍減內疚之情。她的笑,她肯接受我那不成比例的回報,她讓我有機會稍盡子女之責,使我日後回想,覺得還可以面對自己。

我告訴老朋友,如果她的子女願意,便讓他們做,你只要喜悅的接受便可,子女的工作雖然重要,但人生並不是只有工作的。。。。

我們常說,施比受更有福,但想深一層,原來有時肯接受別人的服侍、關懷,是另一種佈施呢。

2 則留言:

  1. 很有禪意。在印度的乞丐對佈施夷然接受,並認為世上如無乞丐,佈施行善者便少了一個渠道種福。
    接受子女和親友照顧,讓他們有機會享到孝順和照顧別人的快樂,也是照顧別人感受的“佈施”。

    回覆刪除
  2. 正是此意,謝謝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