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

照片。故事



與友出遊,金兔例必帶着攝影機,以便隨時拍照留念。拍了照後,我還愛選幾張較滿意的,用相紙冲晒,然後保存在照相簿中。

雖然我用數碼攝影機很久了,也懂得用電腦儲存照片,只是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電腦和攝影機的制式不斷推陳出新,以前拍的照片由於換電腦,轉錄又轉錄之後,不免有遺珠之憾,為免每次改用新產品時,要重新轉存照片,我覺得還是用相紙最簡單,最一勞永逸。

但日子有功,幾十年下來,一個只有數口的小家庭,竟足足儲了好幾大箱的照片。每次開箱,我都會忍不住翻翻舊照相簿,幾乎每次都有驚喜。咦,什麽時候去過這地方了?」「這朋友怎麽與現在的模樣相差那麽遠。」「那棟背景建築物,現在好像拆去了。。。。憑着照片,舊時生活、舊地、舊人、舊友,一一重現眼前。若沒有這些照片作記錄,很多事,很多人,大概早已擠出了容量越來越少的記憶之海了!

所以我對舊照片,總是珍之,重之。因為那實在是我個人和家庭成長發展的最真實記錄。

最近,去参觀博物館的一個展覽,一人像,一故事,更加強我對照片的珍重感。那展覽最令人震撼的部份是入門兩旁的人物照片。左邊的是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的良友雜誌封面,鋪滿一牆的,清一色是當年名女子的玉照,我認得的不多,只認得出影星蝴蝶、詩人徐志摩的妻子陸小曼、以及蔣夫人宋美齡等幾位。右邊牆上的則是由七十年代的號外封面組成的明星造像,有男有女,但以女明星、名女人為主,我大部份都叫得出名字。

牆兩旁的人物照,中間只隔了短短的數十年,但人物的形像、氣質、服飾、裝扮,都是截然不同,各自反映着屬於當時當代的烙印。

至於展覽廳內的其他照片,內容更繁富,反映着香港百年來,歷史、文化、社會、民生的種種變遷。連唐人後裔在古巴,以及中外婚姻的家庭人像照都包羅在內。

看到當年由影樓拍攝的人物照、全家福,金兔尤其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拍全家福時,都是一本正經,一家人穿着再好的衣服上鏡。單人照却是另一風光,那時女子拍照,愛將雙脚擺成丁字狀,金兔當年效顰,好像也有過這種造作,現在想來,實在好笑。

想想,原來照片不單是個人或家庭的記錄,更是社會的寫照,歷史的圖像。只是看照片,比讀歷史書有趣多了

2 則留言:

  1. 所以現代人在社交網絡上瘋狂貼照也是有点道理的. 我們道觀的面書網頁, 有圖有照片的比沒圖沒照的受歡迎多了..

    回覆刪除
  2. 圖片固然搶眼,但若缺乏內容,不耐咀嚼,始終難久。你們道觀的面書,我因沒有A/C,無緣得觀,但有你坐鎮,想必有可觀之處,又想登入。

    面書之為物,有又煩,無又煩!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