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人在急流中



我們那年代對步行有一種特別的說法,就是 11號巴士」,卽靠兩條腿行路。我便是喜歡搭11號巴士的人,所以很少考慮一旦雙脚不良於行時,出門在外的具體情況。

隨年齡增長,朋友間開始談這裡痛、那裡痛,投訴最多的是腰骨和膝關節痛。而在各種痛症中,這膝關節痛最要命,因為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行動,而行動在這動感之都又是多麽重要的一環。

最近,帶着兩位膝關節出問題,行動不太方便的朋友遊覽香港,才驚覺香港其實對行動緩慢的人,在日常出入方面,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朋友遠道而來,離港數十年,這裡幾乎已是陌生地,有時需要停下來東張西望一番,但見他們稍稍慢下來,身後的人,却由於步履太匆忙,停脚不及,好幾次幾乎撞翻我的朋友。

搭地下鐵沒有坐處已是其次,最麻煩是轉車時,我的朋友們行得慢,人潮便不斷在他們身傍閃身而過。如果抽離現場,登高而望,我的朋友便好像成了擋在急流中的盤石。

幸而香港人還算有禮貌,倒並沒有人伸手推撞。

我在想,香港已逐漸進入老齡社會,行動緩慢的人漸漸增多,但趕路的人實在也應獲得趕路的權利,是以在人多擠迫的地方,是否該像行車路一樣,設立快慢線,那麽,心急人要扒頭時可以用快線,而行動較緩慢的,便可以安然以自己的速度前進,不必胆心人潮會把自己冲倒。我們當然明白文明社會是應該彼此尊重,快人慢人都有各自的權利,但設立明確的規章制度,較諸靠人的自律,似乎較能保證弱勢那方的福祉和權利呢。

3 則留言:

  1. 構想不無理據,祇是該填海還是挖土建地下城?
    我看還是從濡養素質,改善生活以至從容不逼, 這樣... [HK 人撞^到風]... 急急急... 可望改 ? :)))

    回覆刪除
  2. 洌子說的"濡養素質"的確是最終極解決香港人行事走路如"急驚風"般的缺點。只是要達到從容不逼的境界談何容易!

    香港每逢節慶或大型活動,例必實行人潮管制,但平日活動似亦應逐漸啓動小規模的温馨提示:關顧老弱。

    回覆刪除
    回覆
    1. 說的也是:關顧老弱婦孺的温馨提示, 屢見於公共交通工具, 但實行此公民教育, 香港仍然墮後...
      何况在摸(? 請糾正 )跟接踵的鬧市開闢行人快慢專道... 倒有點烏托邦了...
      但也期待...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