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何人不記故園情



香港政府在推出$6000計劃」之前,大概沒有想過,這計劃還同時帶動了香港和隣近地區的旅遊業。

自從這「$6000計劃」推出以來,便不斷聽見身邊的朋友不時提起誰誰誰由英、美、加、澳、紐這些港人移民熱點回港探親。加上今年雙春潤月兼龍年,結婚生仔,喜事連連,海外親友一箭數鵰,紛紛回港,領取6000元之餘,更可探親、参加喜宴、重遊舊地,甚或把出行路線延展至東南亞、日韓、印度或國內。

這一陣子,漣漪效應之下,除了香港的人民入境事務處之外,各國駐港代辦想必也人頭湧湧,工作量增加了不少吧!

人對自己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和人情,總有一份耦斷絲連的細細牽掛,平日要應付生活,把一切思念生生壓下,久而久之,連自己都以為對故園已經遺忘,但想不到的是,當有一根小小的線頭,在沒有任何心理防備之下,只那麽輕輕一扯,所有對故園的舊情竟如潮湧至,以至不能自拔,於是藉口這「$6000計劃」,趁機回港,回應心底的渴求。

港元6000,若由歐、美或南半球回港,一般大概連來回兩地的機票費都不夠,但就是因為這6000元,使海外港移民,有了一個回港的強大理由,6000元雖少,但最底限度可以津貼旅費,又能重遊夢中的舊地,所以都像雁兒一樣,排着隊飛回來了。

雖然游子思鄉,但故鄉看來並不念舊,香港是一個日新月新的都市,對舊人舊景舊物,好像少了一份憐惜,在香港,發展兩字,真是無堅不摧。近日頻頻與離港多年的友人們重遊舊居舊地,最常聽見友人呢喃的便是:“不認得了,不認得了 的惆悵。

聽着他們的聲音,我總是不敢回頭看他們的眼睛。

4 則留言:

  1. 他們的眼睛一定也展現出無限的嚮往。像我的姐姐們都已上了年紀,住多倫多這麼冷和靜的地方,回港是她們的一大樂事。但他們卻選擇不回港,說是太擠太吵了。看來港府該多多派錢,只是苦了你們,擠上加擠。

    回覆刪除
  2. 這一段, 我在仔細的回味著你說的這一段"雖然游子思鄉, 但故鄉看來不念舊... 無堅不摧... 不認得了... 惆悵" ... 是酸的... 是澀的... 想哭...
    是誰真會欣賞這個香港石屎森林, 祇有肚滿腸肥的地產商及其既得利益者而矣, 或許可以帶給一些從未見"樓頂可以蓋天的住人城市" 的旅客一陣子的驚訝.
    像我這個長於廝的草根, 看著這些三十層, 四十層, 五十層... 甚至六十層以上的石屎巨柱成為住宅, 無情地, 胡亂地, 密密地插在市區, 海旁, 甚至中半山或以上, 使得我們視野模糊, 呼吸窒息, 要舉頭極望才可找到天空... 香港人何來寬容, 視野?
    舉例一: 從九龍灣, 牛頭角往舊啟德方向, 已是一種無可逆轉的殘暴改變,車在路上駛過, 两道, 前,上空都被石屎柱圍堵; 即使逆向而行, 景觀也是不堪...真係篤眼篤鼻;
    舉例二: 由黄埔至九龍東, 沿海都插著高聳(尚,豪)的住宅, 它們旁邊, 後邊盡是舊城區 (包括九龍城), 這種霸道的屏障建築... 香港景物何來真美?;
    舉例三: 聞說, 重新拆建的尖東新世界物業地段, 將會興建六十層左右的 "尖東海濱大屏風"... HK人可以 say no 嗎? 無言以對... 沈重;
    諸如此類, 比比皆是... 祇是香港政府對古物文化的保留及保育, 沒有一套自我及既定移的價值觀, 卻要市民上街, 瞓街, 示威, 遊行, 抗議等對著幹的行為出示, 才願收聽一點點聲音... 衍生港人的另類生存文化.
    香港是"東方之珠"的美譽, 已被改做為"插箭的東方之豬" 唉! 可悲!
    月亮, 是外國的特別圓, 但貴在清晰易見啊!
    香港, 真的情須如此?... 我問!

    回覆刪除
  3. 讀南山訪客留言,但覺字字憤慨!

    「插箭的東方之豬」,這形容詞真是形神俱似,絕透了!

    你舉的三個例子,一定是你平日常見,所以如此"篤眼篤鼻"吧!

    回覆刪除
  4. 對不起, 可能我的憤, 噴得高了點, 因為... 似是千支針, 插在心...
    你說得對, 近年我必須經常出入九龍東, 眼看這一帶的舊區重建... 從紅磡<=>觀塘... 海濱到區內, 除了啟德郵輪之大幅工地外, 但其他之地區重建... 舊的毁了, 新的又密又高, 石屎森林,幾乎插得就插, 海景方向就建屏風豪宅, 毫不在乎城市規劃, 沒有從新與舊中取得平行, 罔顧市民的生活質素, 真的叫人咋舌... 要見天, 祇得一線somewhere... 這可能是冰山一角而矣.
    其實, 我可以用平常心對待; 反正, 我又不住在那兒... 香港的名字還是香港...我可以平靜.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