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

新生代VS嬰兒潮世代


近讀一書,題為《香港的鬱悶——新生代VS嬰兒潮世代》,頗多感慨。香港的嬰兒潮世代經歷過貧窮的五、六十年代,風光的八、九十年代,闖過人才外流的政治巨浪,和經濟泡沫爆破的考驗。忽然間,在三十世代眼中,原來嬰兒潮這一世代,問題多多,真是始料未及!

先來解解書名,嬰兒潮世代,泛指戰後出生的一代 (1946-1964) ,卽我們這一代人。新生代,原是一地質時代名詞,現借用為80、90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

兼聽則明,來看看年輕人怎樣說我們。

1) 嬰兒潮世代佔盡政治、經濟、傳媒的上層位置,遲遲不肯交棒
2) 嬰兒潮精英大多是三十世代的老板,專責 「務虛」,卽講多過做。當然也有做多過講的人,但兩者都不會去「想」,卽無腦
3) 嬰兒潮世代人的成功只是僥倖,是歷史的偶然
4) 嬰兒潮精英都成長於「火紅年代」,血液裡永遠殘存浪漫和革命的回憶…但畢業後,嬰兒潮精英已完全走出革命少年的行列,全情投入現實和功利的成人世界
5) 在職場上,嬰兒潮中層是典型的「組織人」 (The Organizational Man), 有服從和依附的習性。他們是建制內的得益者,通過所謂的「個人努力」和「自由競爭」向上流動,崇尚功利和實用主義
6) 嬰兒潮的工作和消費是割裂的,他們相信「工作時工作,遊戲時遊戲」,努力工作為的是爭名逐利、累積財富。然後希望提早退休,享受人生
7) 嬰兒潮精英乃是「物質主義」世代,比較重視消費和物質享受,為匱乏童年作心理補償
8) 遇到風浪,例如經濟泡沫爆破,由於服從和依附習性,嬰兒潮世代較難適應逆境,想「自我增值」則心有餘而力不足,尤其追趕資訊科技方面
9) 投資志在「揾快錢」、「走精面」、希望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對投資高科技等需要較長時間的投資,則沒有興趣,因為風險高,對行業陌生、無知
10) 只懂回應外在環境變化,不懂得主動創造和突破現存局限

不同的世代,會面對不同的環境。三十世代其實也就是我們的下一代,我們自然期望他們能有更廣濶的人生平台,也希望他們能主動創造和突破現存局限,盡展所長。面對他們的批評,我的同代人,你怎樣想?

1 則留言:

  1. 社會學家早分析過這種所謂「資本主義的精神」。在台灣,三十年代被譽為「克苦耐勞」的一代,物資不富裕,沒有高速公路,甚至連公路都沒有。所以他們「克苦耐勞」,自創佳績。反之,當代,即兔文的新生代,被稱為「草莓族」,溫室長大,不具抗壓性。我想台灣和香港是不同的,台灣年輕一代還不會說上一代「覇住個位唔走」,只是他們的機會較渺茫。我有時看到學生上課時茫然的眼神,是真的同情他們的。我到時候一定會走,老實說,老的不退,後生就沒有進路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