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7日 星期二

個人空間



那年,我修讀了一個人際關係的課程,才開始留意所謂 個人空間這回事。
原來人與人之間,會有一個無形的"形體"距離。這距離隨性別、民族、熟悉程度而不同。例如我與老伴及自家孩子在一起時,可以親密無間,與好朋友結伴,也可以手拖手或肩並肩,但與陌生人在一起,我就會與人離行離罅,保持相當的距離。這個距離就是所謂個人空間。例如我處在一個公眾場合,如果有陌生人在我身邊站得太近,會引起我的不安。如果附近有空位,我會不自覺地避退,但如果同擠在一個狹小的地方,退無可退,例如在擠擁的車厢內,我會習慣眼望別處,盡量避免同那陌生人作眼神接觸,但同時心中會得保持警覺,留意太埋身的陌生人的異動。這一切的反應,一般都是自然而然,自己做了都不自覺的。
我曾經在一個酒會上,遇到一個特別健談的新朋友,我們談了很久,本來站在場地中央的我們,只因對方談得興起時,就會走近一點,我則不自覺的倒退或側身一點,如此這般,到握手說再見時,我們原來已站在接近門口的接待處了。
書本說,不同的人對個人空間的要求會有不同,是以我那位在酒會剛認識的新朋友,會覺得要站近一點才談得舒暢,而我則要站得稍遠一點才覺得自在。這種遠和近都是很潛意識的事,並沒有是非對錯。
由於我習慣與陌生人保持一定距離,所以在擁擠的車厢、商場或街道上,遇到一些人硬是站得很近的看你在看的書,或是正在讀的電郵,我便會覺得很不自在,覺得有點被冒犯的感覺。有些人不單站得近,有時人太多時,還會用手推撞。被人推撞,我會反感。那些人中,有時不乏來自大陸的遊客。
推撞當然不是文明行為,但這個 個人空間觀念,我有時不免會想,是不是因為都市人對彼此都比較疏漠,以致要保特距離才有安全感,而很多來自大陸的同胞,尤其是來自小鎮或農村的遊客,由於他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仍然密切,一大條村的居民都仍以叔伯兄弟相稱,對 個人空間這一觀念其實比較不在意,所以才會引起這許多誤會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