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3日 星期一

傳統就是這樣傳下來的



過年,住在美東的女兒來電,她住的地方,不比紐約,還不作興慶祝農曆新年。女兒自小受西方教育,對中國古老的習俗沒有深究,也從來不覺得她對農曆新年有何特殊感情,但她在電話中却告訴我,過年前,她添了些紅色衣物,年初二,她煮了些新年菜,還特別做了蝦,說是希望來年生活「笑哈哈」!我聽了忍不住哈哈笑。這真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事,一向以為女兒對這些事都無心裝載,但因為她喜歡吃,却把這些意頭菜記在腦海中了,雖然純屬好玩,但就是這「好玩」二字,把這些過年的老習慣、老傳統不經意的傳下來了。

我也有些例行的過年必做事件:新年前,不忘在家中大掃除,雖然平日家務助理已經把家中地方打掃得頗乾淨,但到時到候,我還是愛大張旗鼓洗擸塌一翻。然後又會揀一個天氣好的周末,與老伴開車到新界相熟的花場買年花、水仙。大除夕又愛把紅彤彤的揮春貼在牆上,亮閃閃的過年飾物掛在燈下。更不忘採購賀年食品、並把家中的茶、米、油、鹽、糖罐填滿。

我對節日習俗其實一向並不熱衷。尤其是住在香港,購物方便,並不一定要在過年前入貨。但以前做這些,是為了讓孩子感受一些新年氣氛,知道農曆年是怎麼一回事,都做些什麽。如今,孩子都已長大成人,各自遠闖自己的一片天,而我目前仍在奉行這些繁文褥節,細細想來,大概是重温舊日,多於實際需要了。

五、六十年代,父母南移到港,懷鄉情緒使他們每到傳統節日,藉着煮家鄉小菜,與同鄉相聚,以慰鄉情。當年叔叔伯伯過年在我家中大聲猜拳喝酒,大口吃肉,黃銅火窩爐膛裏的炭火燒得正紅,上面的蛋餃肉丸油荳腐粉絲滾得熱騰騰的。那種豪邁的歡樂氣氛,我至今難忘。所以到我自已成家後,便不自覺的模仿。雖然有時想起來,有些習慣其實相當好笑,例如年尾我例必要把雪櫃塞滿食物,又愛抽一袋米回家。但現實是今時今日的香港,超市日日開門做生意,還有什麼理由非要在年尾買菜糴米不可?但我就是要把雪櫃米缸填滿,油鹽醬醋瓶都不讓空着,因為媽媽當年是這樣做的。。。

原來最牢靠的傳承,是把習俗和傳統融入衣食住行中。

 (此文照片由Stephen提供)



6 則留言:

  1. I am doing the same thing too... Ha! Ha! I still owe you the pictures, I will sort it out this week. We have been away in mid Jan, it is extremely cold this year!

    回覆刪除
  2. 身教言教,重於任何傳統禮教!

    回覆刪除
  3. 謝謝Esther & Iris的留言。
    Esther,照片全收到了,又羨慕又嫉妬又為你高興呀!
    Iris,你說得很對,"身教言教,重於任何傳統禮教!"只是金兔是自由派,身教言教都有點不合格,所以與我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人,只好自求多福了!

    回覆刪除
  4. 今年過年,如同金兔,我們合力做年菜,找回媽媽的味道。吃著一桌的家鄉年菜,雖然跟媽媽的味道差遠,然而在過程中,談著家鄉傳統、外婆的手藝、兒時過年的種種。天上外婆、毋親、女兒三代,確實共渡了美好時光。

    回覆刪除
  5. 很喜歡這標题照片…… 摇曳着的彩燈似在把傳統逮送!

    這個新春,身在異地, 尚幸年卅晚還有機會弄岀一顿飯… 祗是一顿飯! 初一,二 還可在同學姐家中品嚐 '好煮婦' 手岀的中菜。包括至爱萝蔔糕在內… 實在幸福 :)

    在倫敦,除了唐人街外,其他地方難以感受農曆新年氣氛, 可是一般华人聚居處, 仍守着盡可能做到的傳統… 如包括派紅包! 可想而知,珍惜傳統習俗倒是份難以言諭的鄉土情, 就是這份情令人喜悦!

    回覆刪除
  6. 原來傳統能連結天上人間,祖孫三代,能在家鄉年菜中相逢。

    一頓團年飯和開年飯,更可暫把他鄉作故鄉。

    謝謝二拍半和Heidi的分享!你們的留言使我對傳統有了更深一層的體驗。

    回覆刪除